工程項目管理系統(tǒng) | OA系統(tǒng) | ERP系統(tǒng) | 工程項目管理軟件 | 裝飾管理系統(tǒng) | 簽約案例 | 購買價格 | 在線試用 | 手機APP | 產品資料
X 關閉

走出“經典”—新時期住宅設計隨想

申請免費試用、咨詢電話:400-8352-114

新中國50年來的住宅建設無疑是一段可圈可點的發(fā)展過程。對其稍加回顧可以發(fā)現一個有趣的事實,每隔一段時間,住宅設計中就會出現一些平面形式,它們廣為流行,久被沿用,頻頻占據大量性住宅的主導地位。本文暫且將這些平面稱之為“經典”平面。在我國這樣幅員遼闊,各地風俗、氣候、經濟條件差異巨大的國家, “經典”住宅平面屢屢能夠大行其道,的確是一件耐人尋味的事情。

  一、我們曾有的“經典”

  1、一梯三戶五開間

  50年代中期,在大規(guī)模集中建設中出現的第一個“經典”,是一梯三戶五開間平面。五開間平面流行于20世紀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它結構規(guī)整、分戶靈活、經濟實用、符合國情。這是它能長期占據中國大量性住宅主流地位的重要原因。

  2、一梯二戶四開間

  隨著住宅面積標準逐步提高,繼五開間平面而起的是四開間平面。四開間平面在1979年的全國城市住宅設計競賽中集中亮相。它平面緊湊、戶間干擾少,也不存在五開間平面中單元通風不良的問題。一梯兩戶的公攤面積略有增加,但也標志著面積標準提高后戶型平面的改善。

  3、大廳小臥式

  面積標準進一步放寬,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到1990年前后,集中出現了一大批大廳小臥式住宅。這一時期運用較廣的平面,在北方主要是穿廳入臥四進深方案。如圖3所示的北京“世紀村”小區(qū)七號樓平面是這類方案的優(yōu)秀代表。它進深較大,面寬較小,節(jié)地優(yōu)勢明顯,同時還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主要廳室的采光通風。90年代前期此類方案一度成為北京等城市新建住宅的主流,其典型性不容忽視。

  4、蛙式

  大致同時,在成都出現了極富特色的蛙式住宅平面,其后廣泛運用于西南地區(qū)。美中不足的是,該型住宅平立面一直沒有多大變化,當地老百姓有感于此,戲稱其為“蛤蟆滿街爬”。一個難得的優(yōu)秀設計在馬不停蹄的大規(guī)模建設中被推上了“經典”地位,繼而又因此成為笑柄,其過程令人深思。

  90年代初至今的10年間,我國城市住宅的建設規(guī)模與面積標準有了長足進展,建成質量及開發(fā)觀念,都有超過以前幾個時期的地方,唯獨在套型平面的發(fā)展演進上卻出現了令人遺憾的停滯。兩個不同地域、不同時間、不同面積的住宅平面的比較,可以說明 “經典”的影響至今存在。

  本質上講,一個時期有一個時期的“經典”住宅平面并不是件壞事。因為“經典”平面往往是廣大設計人員經驗與學識的積累,又常常是日常設計工作的參照與樣板。以上文述及的幾個“經典”平面而論,無一不是當時歷史條件下的上乘之作。所以“經典”的出現本屬一件可喜的事情。真正值得引起警覺的是,我們被自己創(chuàng)造的“經典”所禁錮,只是將日益寬松的面積指標、日趨優(yōu)良的設備材料,以及日漸蘇醒的居民個性,統(tǒng)統(tǒng)送入經年不變的幾進深幾開間當中。

  “經典”住宅越是普及, 住戶的居住環(huán)境就越是單調。而在單調的住宅及其群體中生活的住戶們不可避免地面臨著個性的失落。托馬斯。杰弗遜說:“給不同的人以相同的待遇乃是世上最不公平的事情。”我們在住宅設計中忽視了生活中的千差萬別,將數以億計的居民的日常起居納入有限的“經典”模式之中。

  二、“經典”產生的原因

  “經典”頻頻出現,有著復雜的原因:

  ?1、過去一個歷史時期,為了克服住房極端短缺的危機,在緊迫的大規(guī)模建設中常常重復采用整齊劃一的平面。

  ?2、數10年來的職工福利分房體制帶來了“絕對平均主義”,極易導致建設機制單一、市場選擇缺乏、住宅設計僵化。

  ?3、我國大量性住宅的面積指標長期由國家掌握,如1980年前后每套建筑面積規(guī)定在40~50 m2之間,與之相匹配的小廳式五開間住宅便大批出現。住宅商品化后,盡管面積標準已經放寬,如常見的80~90 m2檔次,也多半是“經典”模式。

  ?4、我國建材、設備及相關物品水平不高,施工方法落后,也導致我們在住宅設計中求新、求變的做法不能實現。

  ?5、數量有限的專業(yè)人員為了解決為數眾多的居民的居住問題,只能從廣大居民的不同需求中抽象出具有普遍合理性的“典型模式”。顯然,這個“典型模式”越是具備放之四海而皆可的共性,就越難包容互不相同的個性。

  ?6、一部分開發(fā)商有“從眾”、“趨同”思想,也是“經典”產生的溫床。

  凡此種種作用,導致一系列看似普遍適用,實則忽視居民個體差異、面目雷同的住宅方案出現。

  三、“經典”之后的思索——

  以人為本的思考方略

  住宅設計怎樣才算以人為本?

  設計人員應以謙虛的心態(tài),站在居民的角度了解他們實際的居住需求:

  1、家庭結構的多樣

  不同結構的家庭對于住宅有著不同的要求。當前有別于傳統(tǒng)核心家庭的住戶驟增,如多代居型家庭,DINK型家庭、SOHO型家庭等。即使就核心家庭而論,個體差異也是不容抹煞的。建筑師們如能將他們各具特色的生活實態(tài)反映到住宅設計中,將有助于跳出“經典”的局限,營造出富于個性的空間。

  2、職業(yè)特征的差異

  居民的職業(yè)特征也應在住宅設計中有所反映。荷蘭建筑師韋爾夫曾在鹿特丹的莫楞夫萊特住宅區(qū)中推行住戶參與設計。有一人家,父親夜里上班、白天睡覺,于是建筑師在與住戶協(xié)調后,將主臥室與其他房間隔絕,這樣家庭成員白天的活動就不會干擾父親休息。我們應該為公司經理安排單獨的會客室,為教師準備安靜的書房,為藝術家們設計個性迥異的工作室,為新興的SOHO一族考慮花樣繁多的家庭辦公空間。

  3、生活方式的擴展

  現今人們的生活方式日趨豐富。交際廣泛的業(yè)主需要敞亮的客廳與正式的餐廳,平和寧靜的家庭則注重保證每位成員的個人空間,觀念傳統(tǒng)的居民希望臥室都在南面,思想開通的住戶喜好貫通的空間……凡此種種,又豈是經年不變的幾個 “經典”所能容納?設計人員正可依據這些不同的要求,創(chuàng)造不俗的空間。

  四、走出“經典”——

  居民參與的開放設計

  既然住宅設計源自居民生活而非相反,那么對于建筑師而言,住宅設計的方法也應當逐步走向開放:設計過程可以是有廣大居民參與的交互式過程;設計目標應是根據住戶需要安排的彈性空間。

  居民參與的設計過程有多種模式,它們所對應的設計目標也有不同層次。

  1、全過程參與

  典型實例如日本建筑師中筋修及其設計集體的“都住創(chuàng)”集合住宅系列。該系列10余棟住宅都是由希望共同生活的人們自愿組合的“合作住宅”,從購買土地到建造完工,都是住戶們在建筑師的帶領下參與完成。由于廣大住戶的始終參與,他們對于住宅的各種要求都能通過建筑師盡量反映到設計中。以“都住創(chuàng)”9號森之宮為例,七戶人家排列在7層中,但各戶布局均不相同。與“都住創(chuàng)”系列類似的大阪DENEB住宅是HEXA設計組的作品。他們依據每戶居民的不同要求,在相同的結構框架內設計出各異的戶型平面。無疑,住戶全過程參與是參與設計的理想模式,最利于創(chuàng)出獨具個性的居住空間。雖然因國家制度與土地政策的不同,“合作住宅”的方式在我國難以照搬,但住戶參與、集思廣益的做法對于我們走出“經典”的努力會有所啟迪。

  2、兩段式參與

  與“都住創(chuàng)”的實踐相比,荷蘭建筑師哈布瑞肯的支撐體理論與SAR設計體系更貼近我國的實際。SAR體系將住宅分為支撐體與填充體。以前述韋爾夫的莫楞夫萊特住宅區(qū)為例,住宅的支撐體統(tǒng)一建造,戶內填充體則由住戶參與設計。在國內,兩段式參與在80年代后期已有東南大學鮑家聲教授無錫支撐體住宅的實踐。它是比較符合我國國情的一種居民參與模式。

  3、菜單選擇

  在居民參與能力不高,或參與對象暫難明確的情況下,可由專業(yè)人員提供若干套型方案,編成菜單以供選擇。根據國外參與設計的經驗,只要居民選擇的結果受到尊重,同樣能保證他們的有效參與。近年來國內菜單式住宅方興未艾,實例如西安綠色山水小區(qū)F型住宅。

  居民豐富多彩的生活需要是住宅創(chuàng)新之源。在住宅設計中引入居民參與,就是為了讓這些需要能直接反映于設計實踐。相信隨著居民參與能力的提高及參與程度的深入,我們走出“經典”的步伐也將越來越快。在“經典”之中徘徊良久之后,億萬中國人民的住宅將會步入個性化的明天。

發(fā)布:2007-07-27 09:23    編輯:泛普軟件 · xiaona    [打印此頁]    [關閉]
相關文章:

泛普裝修預算軟件其他應用

項目管理工具 禪道項目管理軟件 夢龍項目管理軟件 微軟項目管理軟件 裝飾管理系統(tǒng) 裝修預算軟件 項目計劃軟件 項目進度管理軟件 軟件項目管理工具 材料管理軟件 工程項目管理軟件系統(tǒng) 項目管理系統(tǒng) 施工管理軟件 建筑工程項目管理軟件 工程管理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