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項目管理系統(tǒng) | OA系統(tǒng) | ERP系統(tǒng) | 工程項目管理軟件 | 裝飾管理系統(tǒng) | 簽約案例 | 購買價格 | 在線試用 | 手機APP | 產(chǎn)品資料
X 關閉

四川省城市污水處理示范工程--一體化氧化溝

申請免費試用、咨詢電話:400-8352-114

簡介: 根據(jù)四川省污水處理示范工程--新都污水處理廠一體化氧化溝的運行實踐,介紹了一體化氧化溝城市污水處理工藝的特點、處理效果和可靠性,并總結了設計運行經(jīng)驗體會。
關鍵字:一體化氧化溝 固液分離 無泵回流 水下推動器 除磷脫氮 目前,國內外城市污水處理技術越來越向著簡單、高效、經(jīng)濟的方向發(fā)展,各類構筑物從工藝和結構上都趨向于合建一體化,如氧化溝,SBR,UNI TANK等。其中,一體化氧化溝作為氧化溝的一種改良型,以其獨特的技術、經(jīng)濟優(yōu)勢,正在我國中小城市得到推廣應用。本文以新都污水處理示范工程為例,對一體化氧化溝城市污水處理技術的生產(chǎn)應用作簡要的介紹,并著重分析和探討其工程技術特點。 本試驗成果為四川省"九五"科技攻關鑒定項目。

1 工程概況

  新都污水處理示范工程設計規(guī)模為1萬m3/d,該工藝是在國家"八五"成果基礎上考慮到脫氮、除磷而設計的。該工程工藝流程短、構筑物及設備少、建造快(僅用5個月時間便建成)、工程質量優(yōu)。

1.1 工藝流程及主要設計參數(shù)

   污水廠主要工藝流程如圖1。


圖1 新都污水處理工程工藝流程

  該一體化氧化溝的基本特點是將生物處理凈化和固液分離合為一體。而從生物處理工藝來講,該一體化氧化溝又是一個集厭氧、缺氧、好氧為一體的A2/O體系。一體化氧化溝總設計水力停留時間為15 h,其中厭氧段為1 h,缺氧段為2 h,好氧段為12 h。溝內有效水深為4.5 m,單溝寬10.5 m。厭氧區(qū)設0.75 kW水下混合攪拌器1臺,缺氧區(qū)設2.2 kW水下混合攪拌器1臺。好氧段設直徑為10 m,長9 m的曝氣轉刷2臺,每臺功率45 kW,此外還設有7.5 kW水下推動器2臺。

  設計進水水質BOD為100~150 mg/L,COD為200~300 mg/L,SS為250 mg/L。設計出水水質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一級標準。

1.2 啟動運行過程

  該示范工程于1999年11月中旬建成并進行培菌啟動。培菌初期基本上是直接引進原污水進行悶曝。由于培菌期間為冬季,平均水溫不到10℃,故微生物增長十分緩慢,為了加快培菌過程,縮短啟動時間,采用了投加雞糞和糞便污水進行培養(yǎng),效果較為顯著,出現(xiàn)少量活性污泥絮體。后改用連續(xù)培養(yǎng)方式,至2000年2月溝中活性污泥濃度達到1 000mg/L,SV值達到10 %,活性污泥沉降性能良好,鏡檢出現(xiàn)固著型原生動物,出水水質穩(wěn)定。至此,培菌結束開始投入正常運行。

1.3 進出水水質及效果分析

  進出水水質如表1所示。

表1 污水廠進出水水質情況 項目COD(mg/L)BOD(mg/L)SS(mg/L)NH3-N(mg/L)TN(mg/L)TP(mg/L)進水范圍77.9~57855~15322~54113~27.818~3 0.72.6~8.9進水均值197.473.2123.12023.45.8出水范圍26.0~46.09.2~20.63.0~21.00.8~2.33.1~12.41.1~5.5出水均值33.615.413.11.56.92.3

  由表1可看出原水平均BOD/COD=0.37,可生化性較好,但從營養(yǎng)比看,BOD∶N∶P=16.6∶4∶1,說明有機物濃度偏低。這主要是由于原污水基本上是生活污水,經(jīng)化糞池后,一部分有機物發(fā)生沉淀和降解。此外,含氮有機物還發(fā)生厭氧消化,故NH3-N濃度相對較高。從出水水質情況中可看出,除TP外其余各項指標均優(yōu)于國家一級排放標準。這主要是由于除磷是通過剩余污泥的排放實現(xiàn)的,而在此期間內基本上還未排放過剩余污泥的緣故。

1.4 主要經(jīng)濟指標

  該工程總投資761萬元(含征地費),每m3水投資為761元,每m3水電耗為0.25 kW·h左右、占地為0.4 m2。從這些數(shù)據(jù)可看出一體化氧化溝所具有的經(jīng)濟優(yōu)勢。

2 主要特點

2.1 固液分離器特點

  眾所周知一體化氧化溝是集生物處理與固液分離于一體。在本工藝中,固液分離是在氧化溝的側溝與中心島的固液分離器中進行的(見圖2),它們是一體化氧化溝技術的關鍵,同時具有固液分離和污泥回流兩大功能,直接決定著出水水質的好壞。


圖2 固液分離器示意

2.1.1 固液分離器工作原理

  側溝與中心島固液分離器具有與二沉池相同的功能,但沉淀機理與主要是重力作用的二沉池又有顯著的不同。當混合液由主溝進入固液分離組件后,由于組件的特殊構造,水流方向發(fā)生很大的變化,造成較強烈的紊動。這時混合液中的污泥顆粒正處于前期絮凝階段,紊動對絮凝的影響不大。隨著絮凝不斷進行,污泥顆粒越來越大;污泥的絮凝過程到了后期絮凝階段,紊動的不利影響也越來越大;與絮凝過程的要求相適應,這時混合液流過組件彎折,流速大大降低,且流動開始趨于緩和。因此在固液分離組件下部的很小底層里,絮凝作用已基本完成。絮凝成形的污泥顆粒在不斷上升的過程中,密度越來越大,流速越來越小。慢慢開始發(fā)生沉降的污泥顆粒還會被池底不斷涌入的混合液的上升水流所沖擊,當重力與向上的沖擊力相等時,污泥保持動態(tài)的靜止,于是形成了一個活性污泥懸浮層。懸浮層中的顆粒由于攔截進水中的雜質而不斷增大,污泥顆粒沉速不斷提高,從而可以提高水流上升流速和產(chǎn)水量。因此不僅提高了分離器的表面負荷,還取得了較高質量的出水,并實現(xiàn)了污泥的無泵回流。

  值得注意的是,分離器上形成的懸浮層并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一層處于動態(tài)平衡的活性污泥層。這是由于氧化溝內的水平流速及分離組件的特殊構造使發(fā)生絮凝的污泥不斷向主溝回流,而混合液不斷上升。這樣,懸浮層中的污泥得到不斷的更新,避免了活性污泥因堆積缺氧而造成的腐化和反硝化浮泥現(xiàn)象。

2.1.2 固液分離效果分析

  固液分離效果見表2。一般說來,活性污泥系統(tǒng)固液分離效果受表面負荷(NA)、污泥濃度(MLSS)以及污泥沉降性能(SVI)等因素影響。由表2可以看出在這幾種因素的影響下,出水水質的變化并不大,說明該固液分離器運行效果穩(wěn)定,能承受較大的表面負荷。

表2 側溝固液分離效果 Q(m3/d)NA(m3/m2·d)MLSS(mg/L)SVI(mL/g)出水SS(mg/L)1110052.820755512.11050050.01886798.11150054.818798010.3750035.72046733.2800038.12251675.31200057.124286214.01250059.528375318.5

  該固液分離器的平均表面負荷為50 m3/(m2·d),是一般二沉池的1.5~2倍,因而可比一般的二沉池節(jié)省占地1/3~1/2。而且固液分離器實現(xiàn)了污泥的無泵自動回流,節(jié)省了工程造價和日常運行、管理及維護費用。


圖3 傳統(tǒng)A2/O法工藝


圖4 一體化氧化溝工藝

2.2 一體化氧化溝的回流特點

  在A2/O除磷脫氮工藝中,為了保證各階段的生物量,一般來說需要三種不同的回流(見圖3),而一體化氧化溝的回流卻有著明顯的不同(見圖4)。由圖4可以看出,一體化氧化溝的回流具有如下特點:

  (1)厭氧段的回流混合液來自缺氧段,使厭氧段中的硝態(tài)氮含量降低,有助于厭氧段聚磷菌的釋磷,如標號②。

  (2)缺氧段和好氧段之間實現(xiàn)了混合液的水力內回流,省掉了一套機械回流裝置,如標號③。

  (3)固液分離器在實現(xiàn)固液分離作用的同時實現(xiàn)了污泥向好氧段的無泵自動回流,再次省掉了一套機械回流裝置,如標號①。

  由此可知,與傳統(tǒng)A2/O工藝相比,一體化氧化溝工藝省掉了兩套污泥回流系統(tǒng),大大節(jié)省了工程建設費用和運行管理維護費用。這是合建式一體化氧化溝的又一優(yōu)勢所在。

2.3 運行方式的調整和節(jié)能

  該污水處理廠內一體化氧化溝采用連續(xù)流間歇曝氣的運行方式,即曝氣轉刷周期性的開停,間歇向溝內充氧,而水下推動器則連續(xù)開啟,維持溝中流速并起混合攪拌作用,防止污泥的沉積。曝氣轉刷的啟閉是由溝內的溶解氧(DO)濃度決定的。該污水處理廠于2000年3月~5月在對氧化溝調試期間,進行了連續(xù)曝氣和間歇曝氣兩種運行方式的對比試驗。試驗結果表明:采用連續(xù)流間歇曝氣運行方式,其有機物去除效果與連續(xù)曝氣運行方式相當,NH3-N去除效果也基本相同,但總氮的去除率有明顯提高。這說明投入較少的能量能收到相同,甚至更好的C,N去除效果,這在工程應用上有著重大的經(jīng)濟意義。這在理論上也是成立的:首先,系統(tǒng)間歇運行能充分利用氧化溝內源代謝產(chǎn)物進行預缺氧反硝化,脫除部分NO-x-N,使前置缺氧段內的C/N提高,從而維持較高的反硝化速率;其次,間歇運行能使溝中溶解氧( DO)利用率提高。這是因為氧化溝是延時曝氣活性污泥系統(tǒng),其BOD負荷大大低于普通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能量水平低,故即使DO濃度值較低(低于2 mg/L),也可使活性污泥絮體處于好氧狀態(tài);另外,間歇曝氣的運行方式還可使系統(tǒng)內氧轉移速率增大,其氧利用率高于連續(xù)運行方式,因而在某種程度上避免了DO的過量與浪費,為系統(tǒng)節(jié)能創(chuàng)造了條件。該污水處理廠的調試運行結果表明,在達到同樣處理目的的前提下,連續(xù)曝氣運行處理每m3水電耗為 0.259 kW·h,而間歇曝氣運行方式每m3水電耗為0.195 kW·h,可比前者節(jié)能22%。

2.4 主要設備特點

  該一體化氧化溝采用水下推動器和曝氣轉刷組合的動力系統(tǒng)。一般說來,在一個完全混合活性污泥系統(tǒng)中,表面機械曝氣設備同時承擔著充氧、混合和推動的作用。由于曝氣設備技術條件的局限,早期的氧化溝溝深受到很大限制。而水下推動器的配合使用,使曝氣轉刷從眾多的功能中相對獨立出來,以充氧的功能為主,混合推動的功能則主要由水下推動器承擔,防止溝中產(chǎn)生沉積。該污水廠的運行情況表明,當只有兩臺轉刷運行時,溝內有一定的污泥沉積。當一臺轉刷和兩臺水下推動器組合運行時,混合狀況良好。而水下推動器的功率密度僅為3 W/m3,故既達到了節(jié)能的目的,同時也使增大溝深、減少占地的目的得以實現(xiàn)。

  值得一提的是,該污水廠全部設備為國產(chǎn)化設備,節(jié)省了投資,與我國提倡的城市污水處理設備國產(chǎn)化、成套化的方針政策一致。該示范工程建造和運行的成功,為解決我國中小城市的污水處理廠建設運行費用短缺、管理不善等問題提供了示范。

3 結論

  合建式一體化氧化溝縮短了工藝流程;固液分離器實現(xiàn)泥水分離和污泥無泵自動回流,固液分離效率高;曝氣轉刷和水下推動器聯(lián)合使用,使運行方式更為靈活。一體化氧化溝在工程投資、占地和能耗上具有極大的優(yōu)勢,是適合我國國情的一種污水處理新技術,非常適合中小城市污水處理廠。

  注:參加現(xiàn)場生產(chǎn)性試驗工作的還有陳江伯、許俊儀、譚顯春和俞天明等。

參考文獻

1 王凱軍.曝氣沉淀一體化活性污泥工藝設計方法和問題探討.給水排水,1999,25(3):12~15
2 C F Forster.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oxidation ditch.Oxidation ditches i n Wastewater Treatment.chapter 1
3 鄧榮森,許俊儀,等.側溝式固液分離污泥回流機理研究.中國給水排水,2000,16(8) :1~4
4 李偉民.中試一體化氧化溝流態(tài)及規(guī)模型合建式一體化氧化溝試驗研究:[研究生畢業(yè)論文].重慶:重慶建筑大學,2000.1

 ○作者通訊處:400045 重慶建筑大學 城市建設學院
 ○電話:(023)68704247  傳真:(023)65120810
 ○E-mail: xiaohaiwen@sina.com

發(fā)布:2007-07-30 09:43    編輯:泛普軟件 · xiaona    [打印此頁]    [關閉]
相關文章:

泛普工程管理軟件其他應用

項目管理工具 禪道項目管理軟件 夢龍項目管理軟件 微軟項目管理軟件 裝飾管理系統(tǒng) 裝修預算軟件 項目計劃軟件 項目進度管理軟件 軟件項目管理工具 材料管理軟件 工程項目管理軟件系統(tǒng) 項目管理系統(tǒng) 施工管理軟件 建筑工程項目管理軟件 工程管理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