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項目管理系統(tǒng) | OA系統(tǒng) | ERP系統(tǒng) | 工程項目管理軟件 | 裝飾管理系統(tǒng) | 簽約案例 | 購買價格 | 在線試用 | 手機APP | 產(chǎn)品資料
X 關閉
建筑工程項目管理軟件

當前位置:工程項目OA系統(tǒng) > 建筑OA系統(tǒng) > 建筑工程項目管理軟件

上部結構篇知識問答

申請免費試用、咨詢電話:400-8352-114

 

上部結構篇
1
、結構膠與普通膠有什么區(qū)別?
  
結構膠一般指強度高(壓縮強度>65MPa,粘接強度>30MPa,抗剪強度>18MPa),能用于結構構件,傳遞載荷,承受較大應力的特種粘合劑。同時耐老化、耐介質(zhì)、耐疲勞性也較好,并具有一定的韌性。而普通膠相對強度較低、耐久性較差,不能用于結構構件。
2、結構膠在土木工程中有什么應用?

   在土木工程中結構膠應用廣泛,主要用于承受較大外力的結構構件的錨固、加固、連接、改造;如粘鋼、粘碳纖維、植筋、螺栓錨固、裂縫補強、孔洞修補、道釘固定等。
3、土木工程加固一般按什么程序進行?

   加固施工最好按照:發(fā)現(xiàn)、提出問題
檢測鑒定加固設計專業(yè)施工4個步驟進行,加固后應使結構的強度、剛度、抗裂度、穩(wěn)定性和耐久性滿足要求。由于每個步驟都牽涉不同的機構,可能都要發(fā)生一定的費用,所以如果問題簡單、易于判斷,可直接由加固公司提出處理方案。
4、為什么最好選擇專業(yè)的施工隊伍?
 
做工程總是經(jīng)驗越多,越容易控制、保證施工質(zhì)量;知道怎么施工,又知道為什么需要這樣施工的專業(yè)隊伍能夠從細節(jié)上一步一步的落實工程質(zhì)量。
5、如何進行加固設計,相關標準有哪些?
 
加固設計應根據(jù)原設計圖紙、工程現(xiàn)狀和當前載荷要求,確定那些構件哪些方面承載能力不足,按照現(xiàn)行技術規(guī)范、標準的要求進行設計。最相關的專業(yè)規(guī)范有:
JGJ 145-2004《混凝土結構后錨固技術規(guī)程》
CECS 25:90《混凝土結構加固技術規(guī)范

CECS 146
:2003碳纖維片材加固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
還有幾本與加固相關的設計規(guī)范和施工驗收規(guī)范正在制定、修改過程中。
6、結構加固方法主要有哪些,適用性有什么不同?
A、粘鋼加固 
   適用于承受靜力為主的梁板柱構件受彎、受剪、受拉,以及柱受壓加固。若用于梁板受壓以及承受動力較大構件的加固,應增設附加的錨固措施;例如每100mm設置2個植筋螺栓或穿梁、穿板對拉螺栓錨固。
B、粘碳纖維加固 
   適用于梁板柱受彎、受剪、受拉加固,適用于承受動力較大構件的加固。
C、外包鋼加固 
   適用范圍同(A),用于需大幅度提高承載力的構件。
D、化學植筋
   適用于受彎、受剪、受壓、受拉新老構件連接錨固。
E、裂縫化學灌漿加固
   適用于恢復裂縫混凝土、砌體構件的整體性和使用功能,阻斷其他介質(zhì)的浸蝕。 
F、孔洞修補加固
   適用于混凝土、砌體構件孔洞、凹坑、截面不足的補強。
G、預應力加固
   適用于梁板受彎、受拉加固。
H、增大截面加固
   適用于對自重、截面增加及外觀變化不敏感的結構。 
7
、加固過程中為什么最好卸荷?如何卸荷?
  
加固一般都存在新加部分應力滯后的問題,為了使新老結構盡可能的共同受力,加固前先卸去原結構所承受的荷載,加固后再重新施加是較好的方法。完全和精確卸荷可采用千斤頂反向加荷;簡單卸荷可僅移去活荷載,并避免施工荷載。
8、加固設計中為什么容易忽視構造措施?
  
加固設計不屬常規(guī)設計,設計師一般接觸少,相關規(guī)范、標準、材料指標熟知程度也較差,有些加固方法目前尚未制訂統(tǒng)一標準。設計師能注意到加固設計的主要方面,但構造措施常被遺漏,如應設置的附加錨固措施等,給工程質(zhì)量帶來隱患,在復雜、多重的加固設計中,與有經(jīng)驗的施工技術人員溝通是必要的。
9、工程結構膠為什么都是雙組分(A、B組)?單組分的施工不更為簡便嗎?
  
土木工程所用結構膠對強度、耐久性要求較高;但受施工環(huán)境、條件、工藝所限,又要求結構膠須常溫不加熱固化良好,有一定的操作時間(>30分鐘),貯藏條件不苛刻,有穩(wěn)定保質(zhì)期,單價也不能太高,這就將許多膠粘劑排除在外,目前只有雙組分的高分子預聚體較為實用。
10、隨氣溫不同,該如何使用結構膠?
   
結構膠的性能跟使用溫度有較大關系,因為溫度影響雙組分結構膠的固化速度與最終固化程度。5
40范圍使用較好。超過40,固化加快,操作時間縮短,應注意減少每次的配制量,配好后立刻使用,攤涂開,以防止暴聚。低于5℃,固化較慢,固化程度也受影響,最好采取適當加溫措施,例如可采用碘鎢燈、紅外線燈、電爐或水浴等增溫方式對膠使用前預熱至2040℃左右。如能對粘貼部位持續(xù)加溫,并維持24小時左右,效果最好。
   
冬季施工中遇氣溫驟降,結構膠A組分偶爾有結晶現(xiàn)象,只須加溫5080左右,維持30分鐘左右,待融解攪勻后即可使用,對固化性能無影響。
11
、為什么配膠要按推薦比例進行?
   
只有A、B組膠盡可能的精確完全反應,才能實現(xiàn)結構膠的高強度,生產(chǎn)廠家的推薦配比,是以大量試驗數(shù)據(jù)為基礎的,施工中應遵循此比例,誤差應控制在3%以內(nèi)。
12、配制時可否再向結構膠添加其他物質(zhì)?
   
結構膠重在完全反應,任何溶劑、稀釋劑、填料的添加都有可能對結構膠的強度、耐久性產(chǎn)生負面影響。而且每個廠家的原料、反應機理不盡相同,若有需要,一定首先咨詢生產(chǎn)廠家再做決定。
13、使用結構膠時,工作人員為什么應注意勞動保護?

    結構膠由系列化學物質(zhì)構成,部分成分對皮膚有刺激性,產(chǎn)品固化后清除不易,所以施工人員最好穿工作服,戴手套,戴護目鏡,盡量避免肌膚、頭發(fā)、衣物直接與之接觸。使用場所宜通風良好,粘在皮膚上用水沖去即可,但濺進眼睛立即大量潔凈水清洗,并盡快就醫(yī)。簡單的勞動保護??善鸬斤@著的效果,例如個別人可能有過敏反應,但僅僅戴手套和護目鏡就能克服。
14、結構膠為什么使用前最好簡單攪拌一下?
   
現(xiàn)在,結構膠一般都加入防沉淀的新材料,基本上解決了儲存一段時間后,結構膠組分沉淀不勻的現(xiàn)象。但使用前,用細棒將包裝桶內(nèi)攪的膠適當攪拌,總是有益的。但應注意A、B膠不能混用同一細棒。
15、結構膠為什么要現(xiàn)配現(xiàn)用?包裝桶要隨時蓋嚴?
   
結構膠雙組分混合后,超過使用期,開始不可逆轉(zhuǎn)的固化,若不能及時用完,就意味著不得不舍棄,這將給你造成不必要的經(jīng)濟損失,所以預估每次的配膠量是重要的。
   
環(huán)境中一些不引起注意的物質(zhì),如水氣,灰塵對結構膠都沒有任何正面作用,所以取膠后蓋上桶蓋是良好的習慣。
16、攪拌器怎么做?為什么必須保證攪拌時間?
   
少量的配膠,攪拌器可用光滑的細鋼筋,手工攪拌。大量的配膠
攪拌器可由電錘和攪拌齒組成,攪拌齒可用電錘鉆頭端部焊接十字形Φ14鋼筋制成。
   
雙組分混合攪拌均勻?qū)Y構膠有無與倫比的重要性,結構膠的黏度越大,攪拌時間應越長,但一般510分鐘即可。一些結構膠AB組分顏色反差大,容易判斷出攪拌均勻與否,但不應成為減少攪拌時間的理由。
17
、結構膠如何儲存期?過期了還能用嗎?
   
結構膠應貯存于陰涼、干燥、通風處,禁止露天堆放。超過貯存期,可按規(guī)定的項目進行檢驗,如結果符合要求,仍可使用。
18、碳纖維布導電嗎?
   
碳纖維絲導電性能類似石墨,由其紡成的碳纖維布導電,且柔軟、輕質(zhì),隨風而動,使用過程中應注意避開電源。
19、碳纖維絲和碳纖維布是如何分類的嗎?
 
正如鋼筋可按強度分為Ⅰ、Ⅱ、Ⅲ、Ⅳ級一樣,碳纖維絲按照強度和彈性模量可以分為很多型號,加固用的碳纖維絲要求抗拉強度大于3500Mpa,目前國內(nèi)尚無生產(chǎn),皆為進口產(chǎn)品。碳纖維布是將纖維絲采用經(jīng)編方式制成單向布,一般按設計厚度(0.111mm、0.167mm)或單位面積的質(zhì)量分類(200g/m2、300g/m2)。
20、碳纖維加固與粘鋼加固能否互換?如何互換?
 
粘碳纖維和粘鋼粘貼形式、加固機理均較類似,本質(zhì)上相當于增加構件配筋,在抗剪、抗彎加固中一般可以互相替換。如果碳纖維布抗拉強度設計值取為2000Mpa,鋼材(Q235)抗拉強度設計值取為200Mpa,可按照0.1mm厚碳纖維布相當于1mm厚鋼板的原則代換。但應注意以下幾點:
A、由于碳纖維和鋼材彈性模量基本一致,達到同樣的抗拉強度,鋼材截面要大的多,所以粘鋼加固提高構件剛度的幅度要超過碳纖維加固。也就是說,若補充同樣的抗彎能力,構件粘鋼加固的撓度、裂縫寬度小于碳纖維加固的;
B、鋼板上由于可以焊接錨筋,后鉆孔影響也較小,所以錨固方式較粘碳纖維靈活;
C、碳纖維輕、薄,施工簡便,和粘鋼相比,不易發(fā)生剝離和疲勞破壞。
D、碳纖維和鋼材相比,屬惰性材料,不易被有害介質(zhì)腐蝕。
21、碳纖維加固與粘鋼加固能無限的提高承載力嗎?
      任何一種加固方法都不是萬能的。碳纖維加固與粘鋼加固是在原構件基礎上進行的,原結構的截面尺寸、配筋、混凝土強度等級限制了發(fā)揮作用的程度。
A、以抗彎加固為例:
 
一bxh矩形截面梁,配有受拉鋼筋As,受壓鋼筋As’,請問用碳纖維加固,最多能增加多少抗彎能力?
答:按照《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 GB50010-2002》,在截面和受壓鋼筋一定的情況下,隨著增加受拉鋼筋,構件受壓區(qū)高度不斷增加,但最大不允許超過
所相對界限受壓區(qū)高度);所以該構件能承受的最大計算彎矩是不大于Mb 的。[Mb=fcb)+fy'As’(h0-as')]
   假設構件加固前所能承受的彎矩M0(也即為設計彎矩),用碳纖維加固所能補充的最大彎矩Mj是可以事先計算出的,即Mj=Mb-M0 。也就是說如果Mb與M0差值較小,碳纖維抗彎加固的作用是有限的,粘貼更多的碳纖維也不能提高抗彎能力,而只能導致規(guī)范不允許出現(xiàn)的超筋截面。
B、以抗剪加固為例:
 
一承受均布荷載bxh矩形截面梁,h/b<4,箍筋Asv,間距s,請問碳纖維加固最多能增加多少抗剪能力?
答:按照《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 GB50010-2002》,該梁允許承受的最大剪力Vmax=0.25fcbh0,該梁的設計剪力V0=0.07ftbh0+1.25fyvh0Asv/s,所以用碳纖維加固所能補充的最大剪力Vj也可以事先計算出來,即Vj=Vmax-V0 。也就是說如果Vmax與V0差值較小,碳纖維抗剪加固的作用也是有限的。
22、框架結構邊緣梁、邊緣板負彎距承載力不足如何加固?
 解決問題的關鍵在于如何實現(xiàn)端部可靠的錨固,不宜采用碳纖維加固,可用粘鋼加固,方法如下:
A、鋼板前端焊接等強鋼筋,在柱上或梁上鉆好孔,深度不宜小于15d,粘貼鋼板的同時錨固鋼筋。
B、在柱上或梁上設置好錨板或鋼圍套,將鋼板與之焊接,然后將結構膠灌入或塞入粘貼部位。
23、除強度外,粘碳纖維膠還應具有什么特點?
  
施工單位總是希望碳纖維膠固化的盡可能快,以便盡快進行下一道工序。其實,碳纖維加固質(zhì)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膠浸潤布的程度,盡管碳纖維膠黏度較低、纖維布也較薄,但纖維布由極細的纖維絲組成,保證一定持續(xù)浸潤、滲透的時間是必要的。25
℃時,膠攤涂到布上后,最好初固化時間大于2小時。
24、除強度外,粘鋼膠還應具有什么特點?
  
高觸變性,夏季施工不易流淌,冬季施工易于攤涂。
25
、粘鋼加固設置附加錨栓有什么優(yōu)點?
  
通過螺栓的緊固與鎖鍵,大幅度提高鋼板的抗剝離能力和抗疲勞能力,可用于動荷為主的構件加固。
26、U型鋼箍板抗剪加固,能否施加預應力?

   可在箍板端部焊接螺桿,用千斤頂張拉螺桿或扭矩扳手擰緊螺母建立預應力,以減少剪應力滯后。
27、影響錨固力的主要因素?植筋中如何確定錨固長度?
 a、
錨固力主要取決于結構膠性能和混凝土強度(強度等級
C15以下砼,應適當增加錨固長度),同時邊距越大、箍筋越密,錨固力越高。配筋混凝土植筋,鋼筋均宜植在箍筋、分布筋內(nèi)側(cè)。
 b
、根據(jù)錨栓設計錨固力的大小,錨固長度可由現(xiàn)場拉拔試驗確定。對于Z型植筋膠,錨固15d(基材C15砼以上)錨固力均大于錨栓屈服值,若實際上錨栓僅需小的錨固力,可按比例減少錨固長度,但不宜小于5d。對有抗震設防要求的錨栓,為保證破壞形態(tài)為延性鋼材破壞,《混凝土結構后錨固技術規(guī)程》JGJ 145-2004 偏安全的規(guī)定最小錨固長度見下表:

 設防烈度     錨栓受拉、邊緣受剪、拉剪復合受力之結構構件連接及生命線工程非結構構件連接    非結構構件連接及錨栓受壓、中心受剪、壓剪復合受力之結構構件連接 C20 C30 C40 C20 C30 C40 ≤6 26d 22d 19d 24d 20d 17d 7∽8 29d 24d 21d 26d 22d 19d

28、植筋后再焊接對錨固力有無影響?
  
錨桿種植后,常需焊接接長,由于焊接僅為短時間升溫,試驗表明,焊接部位距離錨固端大于30cm,對錨固力無不良影響。如果焊接部位緊鄰錨固端,最好選擇先焊后錨。螺母與螺桿的點焊對錨固力無影響。
29、粘貼和錨固時,粘接界面為什么宜干燥?

    潮濕的界面對結構膠耐久粘接力有一定負面影響,所以粘接界面最好保持干燥。

30、植筋時如何確定鉆孔孔徑?對混凝土強度有什么要求?
  . 鉆孔孔徑可按較鋼筋直徑大410mm選取,小鋼筋取低值,大鋼筋取高值,孔徑宜大不宜小。 
  除非設計錨固力較小,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宜低于C15,否則應采取附加措施?(如加密箍筋、加固混凝土等)。
31、什么是非結構構件?
  指受力較小,局部受損后一般不直接造成嚴重后果的構件。分為建筑非結構構件(圍護墻、隔墻、墓墻、吊頂、廣告牌、儲物柜等)和設備支架(電梯、照明、通信設備、管道、采暖、通風、消防、天線等)。

32、碳纖維施工中如何將構件轉(zhuǎn)角處理成圓弧半徑20mm的導角?
 
碳纖維粘貼前,遇構件轉(zhuǎn)角,為減小應力集中,應將轉(zhuǎn)角打磨(陽角)或修補(陰角)為圓弧半徑不小于20mm的導角。如右圖,在轉(zhuǎn)角處以20mm為半徑畫圓,陰影表示需磨去或修補的部分。  

33、加固設計中承載力驗算應注意什么?
  
加固設計應作到治標治本,例如;因地基不均勻沉降引起的構件損傷,對構件加固的同時,顯然也應該消除造成損傷的根源。承載力驗算應注意以下5點:
a、根據(jù)實際荷載、支撐情況、傳力途徑、邊界條件確定計算簡圖。
b、考慮構件的損傷、缺陷、銹蝕、腐蝕確定有效計算截面。
c、考慮施工偏差、現(xiàn)有撓度、局部損傷、環(huán)境溫度引起的附加應力。
d、考慮新加部分的應力滯后因素,對承載力適當折減。
e、若新加部分重量較大(超過建筑總重量的10%),應考慮對地基基礎的影響。
34、建筑裂縫處理原則?
 裂縫處理前,應先進行觀察、分析,查明裂縫的性質(zhì)和產(chǎn)生裂縫的原因。
a、對于在使用荷載下出現(xiàn)的受力裂縫,當超過規(guī)范規(guī)定的寬度、長度時,裂縫化學灌漿封閉后,對該構件還應進行加固。
b、對于在偶然超載出現(xiàn)的受力裂縫,可只對殘余裂縫進行灌漿封閉處理。
c、對于混凝土收縮、地基不均勻沉降等因素引起的間接裂縫,應待裂縫穩(wěn)定后再灌漿封閉處理。
d、對于溫度引起的間接裂縫,應在完成相應的保溫、隔熱處理后再對裂縫灌漿封閉。
e、對于耐久性(鋼筋銹漲、混凝土老化等)引起的裂縫,應采取保證混凝土耐久性的措施后,再對裂縫灌漿封閉。
35
、植筋中錨筋間距過小,可怎樣解決?
植筋施工中相鄰兩根錨筋凈距宜大于3d,但有些構件,例如柱頭植筋,截面尺寸有限,梁、柱鋼筋交錯,常遇到實際能鉆成的孔有的相距很近,有的實際凈距僅1d左右。此時為消除群錨的不利影響,可采用將鋼筋合并,增大錨固長度的變通措施。
例如柱頭12根18錨筋原設計錨固長度270mm(15d),但能成的孔中有兩個凈距僅20mm,按照截面面積相近的原則,2根18錨筋截面面積相等于1根25鋼筋,此時可將2根18錨筋孔深加長至375(15x25)錨固。
36、基材中鋼筋過密,難以成孔,可怎樣解決?
基材中鋼筋過密,難以成孔是植筋施工常遇到的難題,錨筋直徑越大,問題越突出。例如25鋼筋植筋,要求鉆孔孔徑大于30mm,但有時基材主筋凈距僅28mm,造成不能成孔。此時可按照截面面積相等的原則,用2根18錨筋代替,鉆孔孔徑僅需22mm,可解決不能成孔的問題。但鉆孔深度不應減少,應與原設計深度相同。
37、素混凝土(巖石)中植筋應注意什么?
基材中配筋有利于錨筋荷載向更大的范圍傳遞、分散,利于錨固力的提高。素混凝土(巖石)沒有配筋,錨筋荷載全靠有限范圍的混凝土(巖石)承受,此時混凝土(巖石)的強度高低、是否致密無裂縫對錨固力有決定性的影響,所以當設計充分利用鋼筋強度時,15d的錨固深度可作為參考,具體錨固參數(shù),宜通過現(xiàn)場試驗確定。
38、圓鋼、螺紋鋼植筋破壞形態(tài)有什么不同?
顯然,因表面形態(tài)差異,同樣情況下,螺紋鋼錨固效果優(yōu)于圓鋼。當基材強度不小于C15時,15d的錨固深度圓鋼、螺紋鋼抗拔力均大于鋼筋屈服值;若繼續(xù)加荷至破壞,除破壞形態(tài)為基材錐形破壞外,螺紋鋼一般表現(xiàn)為鋼筋縮徑、拔斷;圓鋼則有時拔斷,有時拔出。
當加荷值大于屈服值20%時,能持荷一段時間(約10-30分鐘),讓圓鋼縮徑變形發(fā)揮充分時,易發(fā)生拔斷破壞。當無停頓直線加荷,鋼筋縮徑變形難以發(fā)揮充分,易發(fā)生拔出破壞。若能增加錨固長度至20d
25d,即使無停頓直線加荷,圓鋼一般也表現(xiàn)為拔斷破壞。
39、工程加固主要原因?

分類 損壞原因 損壞現(xiàn)象


水泥質(zhì)量不合格或選擇不當 1 水化熱過大引起溫度應力,導致混凝土開裂
2.含堿量過大遇膨脹性集料發(fā)生反應膨脹 砂、石質(zhì)量不佳 1 泥量高,引起強度不足
2 海砂含鹽量高引起鋼銹
3.硬性集料引起膨脹損壞


安全度不足,對環(huán)境作用估計不足 1 超過設計載荷使結構開裂或變形
2 意外載荷作用而破壞,如雪載荷、灰塵載荷
3
 設計中出現(xiàn)錯誤 使


1.經(jīng)過一定使用期后,由于技術改造, 需要增加結構荷載或擴大柱 網(wǎng),改變結構使用功能;
2.遭受水災、風災、火災及地震等災害,使結構構件遭到破壞;
3.地基不均勻沉降;既有建筑物的抗震加固。
 


配料不準,攪拌不勻 1 混凝土強度不足
2 勻質(zhì)性差 澆灌振搗不實或間隔時間太
長,留有施工縫 1 混凝土不密實、蜂窩、孔洞
2 沿施工縫滲水 保養(yǎng)不好 1 初期養(yǎng)護不好而干裂或表面失水疏松
2 早期受凍 配筋偏差 1 鋼筋位置不當,承載力下降
2 保護層不足 模板變形或漏漿 1 構件表面有麻面
2 結構尺寸不準 環(huán)


凍融循環(huán)作用  凍害(開裂或表面損傷) 腐蝕介質(zhì)作用 1 混凝土腐蝕損傷
2
 鋼筋銹蝕 碳化
海水、海風作用          1鋼筋銹蝕
        2
鋼筋銹蝕

40、混凝土強度檢測主要方法?

檢測方法           特點     用途及原理    限制條件  
 彈
 法
1.直接在原狀混凝土表面上測試;
2.儀器操作簡便,測試結果直觀,檢測部位無破損。
3.不適用于表層與內(nèi)部質(zhì)量有明顯差異或內(nèi)部存在缺陷的構件檢測。
根據(jù)混凝土硬度、碳化深度,推定抗壓強度 1.適用溫度范圍:-4度至40度;
2.適用齡期范圍:28天至1000天,長齡期應采用鉆芯法修正。
 
 聲
 回
 彈
 法
1.屬綜合性檢測,測試精度較高;
2.檢測部位無破損。
3.不適用于遭受凍害、化學侵蝕、火災、高溫損傷或厚度小于100mm的構件。
根據(jù)混凝土硬度、密實性,推定抗壓強度 1.適用溫度范圍:-4度至60度;
2.適用齡期范圍:28天至730天,否則應采用鉆芯法修正。
 
 芯
 法
1.適用范圍廣,測試結果直觀、準確;
2.檢測部位局部破損;
根據(jù)圓柱體芯樣強度推定抗壓強度 1.被檢測混凝土強度不小于10MPa;
2.單個構件抽取芯樣不宜超過3個,預應力構件慎用。
3.適用齡期范圍:不小于28天。
 
 裝
 拔
 出
 法
1.測試精度高,使用方便,適用范圍廣;
2.檢測部位微破損;
根據(jù)埋件的抗拔力推定抗壓強度 1.被檢測混凝土強度不小于10MPa;
2.適用齡期范圍:不小于28天。
 
 聲
 法
1.屬無損檢測,使用方便,適用范圍廣;測試結果綜合反映了施工質(zhì)量;
2.參數(shù)判讀較直觀。
推定混凝土內(nèi)部空洞、不密實區(qū)、裂縫深度、損傷層厚度、新老砼結合面質(zhì)量及砼勻質(zhì)性 1.測試面應修理平整
2.測試應盡量避開鋼筋

41、砌體強度檢測主要方法?

檢測
方法
          特點     用途    限制條件  
 壓
 法
1.屬原位檢測,直接在墻體上測試,測試結果綜合反應了材料質(zhì)量和施工質(zhì)量;
2.直觀性、可比性強;
3.設備較重;
4.檢測部位局部破損
推定普通磚砌體的抗壓強度 1.槽間砌體每側(cè)不應小于的墻體寬度1.5m
2.同一墻體上的測點數(shù)量不宜多于一個;測點數(shù)量不宜太多:
3.限用于240mm磚墻
 
 頂
 法
1.屬原位檢測,直接在墻體上測試,測試結果綜合反應了材料質(zhì)量和施工質(zhì)量;
2.直觀性、可比性強;
3.扁頂重復使用率較低
4.砌體強度較高或軸向變形較大時難以測出抗壓強度
5設備較輕
6.檢測部位局部破損
1.推定普通磚砌體的抗壓強度;2.推定古建筑和重要建筑的實際應力;
3.推定具體工程的砌體彈性模量
1.槽間砌體每側(cè)的墻體寬度不應小于1.5m;
2.同一墻體上的測點數(shù)量不宜多于一個;測點數(shù)量不宜太多:
 
 位
 單
 剪
 法
1.屬原位檢測,直接在墻體上測試,測試結果綜合反應了砂漿質(zhì)量和施工質(zhì)量;
2.直觀性強;
3.檢測部位局部破損;
推定各種砌體的抗剪強度 1.測點選在窗下墻部位且承受反作用力的墻體應有足夠強度;
2.測點數(shù)量不宜太多
 
 位
 雙
 剪
 法
1.屬原位檢測,直接在墻體上測試,測試結果綜合反應了砂漿質(zhì)量和施工質(zhì)量;
2.直觀性較強;
3.設備較輕便;
4.檢測部位局部破損;
推定燒結普通砌體的抗剪強度,其它墻體應經(jīng)試驗確定有關換算系數(shù) 當砂漿強度低于5MPa時,誤差較大  
 出
 法
1.屬原位檢測,直接在墻體上測試,測試結果綜合反應了砂漿質(zhì)量和施工質(zhì)量;
2.設備較輕便;
3.檢測部位局部破損
推定普通磚砌體的砂漿強度 當水平灰縫的砂漿飽滿強度65%時,不宜選用  
 壓
 法
1.屬取樣檢測;
2.僅需利用一般混凝土試驗室的常用設備;
3.取樣部位局部損傷;
推定燒結普通磚墻體中的砂漿強度 測點數(shù)量不宜太多  
 漿
 片
 剪
 切
 法
1.屬取樣檢測;
2.專用的砂漿測強儀和其標定儀,較為輕便;
3.試驗工作較簡便;
4.取樣部位局部損傷
推定燒結普通磚墻體中的砂漿強度    
 彈
 法
1.屬原位無損檢測,測區(qū)選擇不受限制;
2.回彈儀有定型產(chǎn)品性能較穩(wěn)定操作簡便;
3.檢測部位的裝修面層僅局部損傷;
1.推定燒結普通磚墻體中的砂漿強度;
2.適宜于砂漿強度均質(zhì)性普查;
砂漿強度不應小于2MPa

 

點荷法 1.屬取樣檢測;
2.試驗工作較簡便;
3.取樣部位局部損傷;
推定燒結普通磚墻體中的砂漿強度 砂漿強度不應小于2MPa 射釘法 1.屬原位無損檢測,測區(qū)選擇不受限制
2.射釘槍、子彈射釘有配套定型產(chǎn)品,設備比較輕便;
3.墻體裝修面層僅局部損傷
燒結普通磚和多空磚砌體中,砂漿強度均質(zhì)性普查 1.定量推定砂漿強度,宜與其它檢測方法配合使用;
2.砂漿強度不應小于2MPa;
3.檢測前,需要用標準靶檢校
42、混凝土、砌體強度檢測方法有什么局限性?如何校準?
 a、以混凝土強度檢測為例:
在土木工程界,混凝土設計、施工指標的基準是立方體(圓柱體)抗壓強度。檢測標準、規(guī)范的編制者也都將實測數(shù)據(jù)回溯、推定立方體抗壓強度。顯然,依據(jù)回歸離散性數(shù)據(jù)建立的間接測試方法存在一個安全系數(shù)的問題,考慮到建筑安全的重要性,這個系數(shù)無疑是大于1的。也就是說,檢測數(shù)據(jù)較實際值一般是偏低的;再考慮到建筑環(huán)境的多樣性,例如灰塵、浮漿、有害氣體、平整度不佳都將使檢測值偏低。所以有經(jīng)驗的檢測人員都知道,檢測值較設計值低2、3MPa是常有的事。
b、檢測人員應經(jīng)專門培訓、考核,有估計干擾因素影響程度的能力。檢測設備應定期維修、標定。不規(guī)范的操作將造成較大的誤差(一般偏低)。
c、采用鉆芯法取樣,復核、修正檢測數(shù)據(jù)是可行的方法。
43、碳纖維布一般采用何種規(guī)格碳絲織成?
 不像一般的紡絲,碳絲紡織單元不是單絲,而是束絲。工業(yè)上批量生產(chǎn)的束絲可包含1000(1K)、3000(3K)、6000(6K)、12000(12K)、24000(24K)、48000(48K)根單絲。土木工程用單向碳布一般采用6K、12K束絲編織。

44、高強碳絲的生產(chǎn)原料有哪幾種?
 目前,比較成熟、投入工業(yè)化生產(chǎn)的碳絲用原料有:聚丙烯腈纖維(PAN)、黏膠纖維、瀝青纖維。碳纖維工業(yè)化生產(chǎn)過程就是不斷除去雜質(zhì)元素(主要為H、N、CL、O),凈化、重整碳鏈的過程。
45、碳絲強度高的機理是什么?
 除金剛石外,以碳元素為主組成的物質(zhì)在人們的印象中強度是較低的。但在理論上,不含任何其他元素的有序碳鏈拉伸強度可達180000MPa,約是目前常用碳絲強度的60倍。高純化、致密化、細晶化、均質(zhì)化、細旦化的技術進步仍將不斷提高碳絲強度。
46、結構膠的使用溫度有什么限制,隨溫度變化,結構膠正拉、剪切粘接強度如何變化?
a、加固規(guī)范上規(guī)定的加固構件長期使用溫度不應高于60,是按一般混凝土結構的使用溫度均低于此溫度,也是因常溫固化結構膠力學指標高于60時逐漸降低。
b、結構膠力學指標對溫度降低(-50內(nèi))敏感性低于對溫度升高的敏感性。膠正拉粘接強度一般隨溫度降低而升高;剪切粘接強度一般隨溫度升高先期逐漸升高,而后又逐漸降低。
c、下面以25常溫固化的力源公司G型粘鋼膠(正拉強度37MPa,剪切粘接強度21MPa)為例進行說明
從25降到-40,膠正拉粘接強度由37MPa逐漸升至42MPa,膠剪切粘接強度由21MPa逐漸降至16MPa。
從25升至60,膠正拉粘接強度由37MPa逐漸降至30MPa,膠剪切粘接強度由21MPa逐漸升值29MPa。
從60升至
膠正拉粘接強度由30MPa逐漸降至20MPa,膠剪切粘接強度由29MPa逐漸降至17MPa。
可見,在長期使用溫度60以內(nèi),是滿足規(guī)范要求的。
80常溫固化,正拉強度36MPa,剪切粘接強度21MPa)
將試件在80恒溫箱內(nèi)
膠正拉粘接強度由36MPa升至51MPa,膠剪切粘接強度由21MPa升至24MPa。


發(fā)布:2007-07-27 15:43    編輯:泛普軟件 · xiaona    [打印此頁]    [關閉]
相關文章:

泛普建筑工程項目管理軟件其他應用

項目管理工具 禪道項目管理軟件 夢龍項目管理軟件 微軟項目管理軟件 裝飾管理系統(tǒng) 裝修預算軟件 項目計劃軟件 項目進度管理軟件 軟件項目管理工具 材料管理軟件 工程項目管理軟件系統(tǒng) 項目管理系統(tǒng) 施工管理軟件 建筑工程項目管理軟件 工程管理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