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項目管理系統(tǒng) | OA系統(tǒng) | ERP系統(tǒng) | 工程項目管理軟件 | 裝飾管理系統(tǒng) | 簽約案例 | 購買價格 | 在線試用 | 手機APP | 產品資料
X 關閉

破繭而出!真有弱建筑?

申請免費試用、咨詢電話:400-8352-114

由臺灣建筑師謝英俊、阮慶岳和芬蘭建筑師馬可·卡薩格蘭(Marco Casagrande)所組成建筑團隊“弱”(WEAK!),為2009年深圳香港城市建筑雙城雙年展參展作品“繭”(Bug Dome),于12月5日雙年展開幕之前,預先開放并舉行建筑隨談、讀詩會、啤酒烤肉會與邀集地下樂團現場演出,隨即成為本屆雙年展眾所矚目的焦點。“繭”的外型由全由竹子劃片鏤空編織而成,在深圳市人民政府和周邊摩天大樓群與天爭高,在夜晚與星空比燦爛的輝煌燈火中,“繭”的存在顯得怪誕好似惑星樣的外來種,盤在荒地上身態(tài)輕盈地,與在微風中慢搖的黛綠雜草和白芒葦唏唆對話,全與都市里彌漫著污染煙塵和車水馬龍的摩登進步氣息無涉。


“弱 ”結社

經歷各自人事沉潛三位建筑師年屆中年男子組成建筑團隊,不若青春無敵時代的偶像團體小虎隊或F4在舞臺和聚光燈下載歌載舞,娛樂大眾。反倒求師大自然向昆蟲學習建筑真意。最初,三人相熟于建筑師季鐵男主導在奧地利林茲舉辦的都市閃光(Urban Flashes)會議,隨后馬可受臺北市政府文化局之邀作調研,馬可選定寶藏巖作為發(fā)表作品的場所,謝英俊自發(fā)出手幫忙,造就兩人間的革命情誼,馬可也因為寶藏巖的作品“臺北有機層”有機會認識當時淡江大學建筑系系主任陳珍誠,獲邀客座教授教職,在淡水任教數年。馬、阮、謝便有了更多交流的機會。阮、馬合作的項目包括第三屆臺灣設計博覽會未來館和多次在實踐與元智大學舉行的工作營,2006年由阮慶岳策展威尼斯建筑雙年展臺灣館,亦邀了謝與馬參加。

2007年開春,三人齊聚謝英俊在日月潭的邵族基地歡度倒數,當時謝不久前和工作伙伴以泥土混和少許石灰與稻草作砌墻實驗,頗讓馬可和阮感到驚奇。喝啤酒和吃烤肉的同時,三人便有組成建筑團隊的想法。是年春天馬可住在臺北三芝起名T工廠(T-Factory)的廢墟里,發(fā)現泥壺蜂偷了用來修補屋頂的水泥,混和唾液和泥土為自己筑窩,與先前在謝英俊處看到的工法有著奇異的相似度,但蜂屋的造型和空間構筑都屬一絕,他馬上拍了照片拜師學習研究,上了向昆蟲學習建筑的第一課。

T工廠的泥壺蜂窩
在接獲雙城雙年展正式邀約后,原本就互相欣賞的三人,組成建筑團隊的時間點也就順水推舟,距開幕不到半年的時間中,交換討論多種設計方案,馬可領銜建筑美學軸心,謝英俊主導建筑工法及在地動員組織,阮慶岳接合建筑本體之外內在精神軟結構,尋找在雙年展官方提供非常有限的經費下琢磨可行的設計方案。

馬、謝、阮三人雖起名團隊名稱為“弱”對應現代建筑間種種陳腐濫調和媾合機制,但各人既是獨立的個體,理解建筑的“弱”方向亦有分別。對于謝英俊,他自多年各地災區(qū)營建的經驗里體悟“開放建筑”和引自法蘭克福學派哈伯馬斯(Jurgen Habermas)的“互為主體性”以覺察或在行動研究中用的反映提出的從下而上“互為主體建筑”理解。阮慶岳則偏道家文人思想,以道德經為本詮釋。對于馬可,一部1979年蘇聯導演安德烈?塔哥夫斯基 (Andrei Tarkovsky)電影《潛行者》(Stalker),就是他理解建筑創(chuàng)作的圣經。他愛引電影里如囈語般的名言,然而電影影像和主角們的關系和對話是他建筑語言的精神導師。一生帶領追尋一處Zone,一個隱密而豐富的他方。令人玩味的是三種理解和走向弱建筑的精神,在不同調的音階中,在耐心理解和同理體會互通有無中,似乎可以仍能找到些微的合音。

推翻設計與記憶有機共生

當距開展日近不到三禮拜,三位分居芬蘭、臺北、日月潭或重建災區(qū)多地的建筑師們,為經費為施工方案和主辦方拉距,已早不知合算到底有幾次要退出。負責建造雙年展的布展團隊開出天價裝置原來就定的設計案,謝英俊當下立刻緊急從四川災區(qū),調來還在蓋里坪小學的伙伴劉政一人,支援組織“繭”的建造工程。剛滿25歲的劉政非常年輕,卻和謝英俊合作一段很長的年歲,他從四川飛抵深圳,一天時間便決定基地的就地位置,號召長居深圳的友伴尋找建筑材料與協(xié)力。

Photo by Liu Zheng 劉政
“繭”基地處于頹廢已久的建筑廢料垃圾堆,漫草和秋芒為閑地披上生機?;嘏缘膰鷫铮∈巧钲诮ㄖ蚬ぷ袀兟淠_的工寮(又稱工棚),打工仔是當地對內地從四面八方的農村來深圳掙錢討生活農民們帶點嘲諷意味俗稱,有時則臉孔不分的全叫“師傅”。他們大多小群聚合以某諳熟當地建筑缺工生態(tài)的潮州人為工頭,仲介人力分配交涉工程。

“繭”的搭蓋便就近探問幾位工頭后,組織第一批13位師傅組成的建造大隊。劉政手中帶著謝英俊和馬可手繪幾張單薄的設計草圖和師傅們研究蓋繭之方。為撙節(jié)成本以竹子劈成細竹條,代替原本用鋼條作為建筑結構。兩位從廣西編織之鄉(xiāng)丹陽村來的大韋、小韋兩位師傅,為主體的編織工程獻上絕大部分的智囊,建造大隊的手工了得,竹編主體工程僅花三天時間,便大工告成。隔天絕大部分師傅收拾細軟,不知奔向何處,留下劉政和他的好友們與四位師傅,繼續(xù)未完的業(yè)。

離開幕時間一周,馬可自芬蘭來深,投入內裝工程。他決定以徒手搬運的方式,自“繭”后方的廢土堆里撿拾大塊的水泥磚頭回收廢料,拼裝火塘生火和臺階。整整一天和張師傅和成師傅,如螞蟻帶著愚公移山的精神,力扛近千斤石。

若對照“繭”原始設計方案,工程計劃原是要把結構外頭在敷上由泥土、石灰、碎石組成的“弱”水泥,營造昆蟲半穴局的氛圍,但工程過巨力有未逮逐一被推翻。在師傅們的巧手下,顯現鏤空半隱又別有洞天的生氣空間。

馬、謝、阮三位建筑師距開幕一天,總算跨越圖面表象、網路電郵、skype的溝通,終于團聚“繭”中。實際站在基地上,作品因地制宜,結合兩位韋師傅的工法,有機長成自身樣,其本身的呈現向度早遠遠超越想像,再度量忖“弱”的意義,似乎隱指著人事彈性變通,與地和諧共生,尊重在地智慧的地方性知識(LocalKnowledge)與回收都市中過度消費后的殘余,再生人與大自然間緊密而相親的連接。工業(yè)發(fā)展后無章城市發(fā)展也到該轉向的時刻,這步進程不應由已模組僵化的城市領頭。這次農村不再以武裝包圍城市,而由重新賦予農村天地人相互尊重相依的新價值,以敬天人與大自然用愛包圍城市

發(fā)布:2007-07-24 11:31    編輯:泛普軟件 · xiaona    [打印此頁]    [關閉]

泛普施工管理軟件其他應用

項目管理工具 禪道項目管理軟件 夢龍項目管理軟件 微軟項目管理軟件 裝飾管理系統(tǒng) 裝修預算軟件 項目計劃軟件 項目進度管理軟件 軟件項目管理工具 材料管理軟件 工程項目管理軟件系統(tǒng) 項目管理系統(tǒng) 施工管理軟件 建筑工程項目管理軟件 工程管理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