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工程項目OA系統(tǒng) > 建筑OA系統(tǒng) > 項目計劃軟件
時評:城市建筑為何頻現敗筆
住建部擬為奇怪建筑設準則,一旦判定或不準建。
建筑是文化的載體,城市建筑是城市文化的集中體現。然而,當下中國的城市建筑并沒能很好地承載這份文化使命。不論是飽受社會詬病的“千城一面”,還是部分城市地標性建筑的“怪誕媚洋”,都讓建筑在城市文化建設中留下敗筆。那么,當前中國城市建筑存在哪些普遍問題?造成這些問題的根源是什么?崛起中的中國究竟需要怎樣的城市建筑?
城市在“怪”與“仿”中迷失
走進一座陌生城市,總會自然地問這座城市里最值得逛的地方是哪兒,興致盎然地前去,卻總會發(fā)現一些“奇奇怪怪”的城市地標,與周邊環(huán)境格格不入—這是當下不少游客的真實感愛。包括生活在這座城市的居民,幾乎都對城市里“奇奇怪怪”的建筑懷有矛盾的復雜感情,欣喜的是城市多了一張知名度高的名片,憂慮的是這種建立在怪誕設計上的知名度飽受社會詬病。
另一方面,無論是假期旅行,還是工作出差,當下人們似乎對中國的城市都有了審美疲勞。清一色的大高樓、霓虹燈、闊馬路,千篇一律的城市面貌難以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千城一面在城鎮(zhèn)化加速推進的過程中讓人無所適從。
還有仿古復古風的大行其道。不管是新區(qū)開發(fā)還是舊城改造,新一輪城市建設和旅游開發(fā)大吹“復古風”,越來越多的明清老街、唐宮宋城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仿古街、仿古建筑層出不窮,愈演愈烈,讓人淹沒在無序的時空變換隧道里。
美國城市建筑學家劉易斯·芒福德曾說,“城市是文化的容器”。不同的城市所依托的地域特色、氣候、風土人情各不相同,因此,城市建筑應該在滿足基本功能需求之外適當展現特色。令人遺憾的是,當下中國不少城市建筑總在“奇奇怪怪”和“千城一面”中徘徊。
中國著名建筑學家吳良鏞曾撰文指出,時下建筑不健康的傾向就是形式主義泛濫,不從建筑的基本要點來發(fā)展創(chuàng)造,而舍本逐末,追逐時髦樣式。
“自古以來,中國建筑具有獨特的風格、獨特的歷史。然而,有人覺得當前城市建筑太單調,就迎合社會上標新立異的心態(tài),嘩眾取寵,搞些奇奇怪怪的建筑;還有的建筑設計創(chuàng)新不足,一味效仿或杜撰傳統(tǒng)建筑,導致仿古、復古風泛濫,這里面反映了兩個問題,一是鋪張浪費,對建設經費不加節(jié)制;二是不尊重建筑規(guī)律,只是標新立異來追求感官的刺激,而不是按照施工的要求來設計。”阮儀三說。
建筑“作怪”暴露短視思維
從“秋褲樓”到“靴子樓”,再到“方便面桶樓”“擰麻花大樓”,近年來,“奇奇怪怪”的建筑在各地層出不窮,規(guī)?;瘡椭拼笮衅涞溃鞘薪ㄔO的功利主義盛行,結果導致城市建設的雷同、刻板與僵化。
究竟是什么把我國城市建筑變成今天的模樣?“‘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一些貪大、媚洋、求怪的建筑,看似是各個城市的‘建筑地標’,實則是權力之手干預設計的‘權勢地標’”。北京(樓盤)市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總建筑師胡越告訴記者,很多地方領導干部在畸形政績觀的引導下,往往越俎代庖,片面求高、求大、求洋、求怪、求奢華,他們把自己當成城市“總規(guī)劃師”,而真正懂規(guī)劃的專業(yè)人員反倒成了“畫圖工具”。
“解鈴還須系鈴人”,畸形政績觀對城市建筑的“瞎指揮”需要通過行政手段解決。北京市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苗啟松說:“建筑應還原到以功能為主,并不是完全追求藝術效果的作品,只能說在滿足基本建筑功能需求的基礎上追求美觀,不能偏離這種方向。”
國內城市建筑的仿古、媚洋之風,也反映出當前我國本土建筑設計的尷尬境地。在鄭州大學建筑學院城鄉(xiāng)建設研究院副院長呂紅醫(yī)看來,國內高校學習建筑設計專業(yè)的學生從接觸這一專業(yè)開始,被教授的就是西方建筑理論。中國建筑最早是工匠傳承的,缺乏理論體系。西方建筑強調的是建筑本身,而中國建筑強調的是群體關系。這種學與用的矛盾使得一些中國建筑設計在面對從傳統(tǒng)文化成長起來的中國城市時,難免遭遇東西方建筑文化的沖突,設計出的建筑有時也很難達到建筑樣式與歷史文化的和諧統(tǒng)一。
“任何一個行業(yè)都需要培育,但在建筑設計這個領域里面,我們還缺乏培育本土建筑師的意識。很多重大建筑項目立項時就有意無意地傾向尋找國外建筑師,認為‘外來的和尚會念經’,這不僅很難設計出體現本民族風格的建筑,也埋沒了國內優(yōu)秀建筑師展示才華的機會。”胡越表示。
穿上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的外衣
中央城鎮(zhèn)化工作會議在公報中提出要建設美麗鄉(xiāng)鎮(zhèn),要“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xiāng)愁”。
“什么是鄉(xiāng)愁?記憶中那些發(fā)生在老房子歷史空間環(huán)境中平凡而又生動的故事就是鄉(xiāng)愁,它依靠故鄉(xiāng)古老建筑及建筑所形成的場景、風光特色所依存。要留住鄉(xiāng)愁,就是要把這些歷史傳統(tǒng)特色的物質依存保護好,也就是歷史文化名鎮(zhèn)、名村的保護與傳承。保護那些舊有的歷史建筑,古橋、河流、街巷、場院而構成的生活場景,不僅是為了發(fā)展旅游等經濟利益,而是保護我們民族和祖先留下的精神財富。”阮儀三表示,只有原汁原味的保護才能留得住記憶、留得住鄉(xiāng)愁。
采用“擦黑板式”的方法進行舊城改造在一些城市建設中并不鮮見,造成的后果是大部分舊有街區(qū)推倒重建,消滅了城市的傳統(tǒng)個性,而新建街區(qū)和建筑又毫無個性,導致城市模樣的雷同化、樣板化。改造后的城市,既沒有留住過去,也沒有形成當代的特色。而少數不得不保留的標志性文物建筑孤零零地林立在高樓包圍之中,不但不能顯示特色,反而印證了城市的文化缺失。
意大利羅馬、法國巴黎、中國北京、日本京都……翻開那些因獨具一格的建筑而聞名的城市名錄,可以看出,不論傳統(tǒng)還是現代,贏得人們普遍認可的優(yōu)秀城市建筑往往是建筑功能、形式和歷史文化的有機統(tǒng)一體。
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院長何鏡堂曾指出:“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都應在原有文化基礎上進行,如果離開傳統(tǒng)、斷絕血脈,就會迷失方向、喪失根本。”
實現地域性、文化性、時代性相統(tǒng)一,城市建筑該如何做到“師古而非復古”?“建筑設計從藝術層面來說,要從整體上進行界定,要兼顧具體的功能性需求和審美需求,這就要求做到包容創(chuàng)新。城市建筑需要文化支撐,一方面需要要從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創(chuàng)意靈感,以中國傳統(tǒng)文化資源涵養(yǎng)城市建筑,體現中國人的精神追求;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借鑒西方建筑設計的先進理念成果,積極參與國際建筑設計的交流合作,讓當代建筑穿上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的外衣。”清華大學建筑美術研究所所長程遠表示。
- 1園林綠化規(guī)格
- 2建筑工程竣工驗收資料填報指南(范本)
- 3潮州供水樞紐東溪攔河閘消能工除險改造試驗研究
- 4淺議建筑施工企業(yè)的多項目管理
- 5重力壩的基礎灌漿廊道應設置在哪里
- 6住宅建筑質量好與壞 開發(fā)企業(yè)是關鍵
- 7水泥混凝土路面結構的組成——面層
- 8水利部開發(fā)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竣工驗收技術評估講義之一植物與工程措施評估
- 9周保華:行云流水的“城市舞蹈”設計師
- 10何劍波:樓市消化存貨還會持續(xù)到明年
- 11水利發(fā)展戰(zhàn)略規(guī)劃
- 12加強對政府采購中標項目驗收監(jiān)管的實踐
- 13高支模驗收表
- 14質量驗收的方法
- 15廢物處理設施建設生態(tài)風險評價
- 16【碩士】大體積混凝土配比優(yōu)化設計及裂縫控制技術研究
- 17應當先履行合同義務的一方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如何,有權行使不安抗辯權
- 182015年安全工程師教材《案例分析》考點:事故應急管理體系
- 19下列情形中,人民法院應當再審的有什么
- 20工程水文論文多篇
- 21一級建造師考試資料:航空固定通信網路有哪三種?
- 22工程項目施工質量保證體系的主要內容有什么
- 23水文學
- 2409年一級建造師工程經濟輔導資料:財務評價的內容
- 25陸源碎屑巖沉積環(huán)境與沉積相課件(pdf)
- 26不確定性和突發(fā)性
- 27煤礦井下從業(yè)人員安全知識:煤礦從業(yè)人員職業(yè)病預防的權利義務
- 28一級建造師水利水電復習資料——土料填筑標準
- 29馮曉東:蘇州工匠點燃古建生命力
- 302015年一級建造師《管理與實務》精華輔導資料(75)
成都公司:成都市成華區(qū)建設南路160號1層9號
重慶公司:重慶市江北區(qū)紅旗河溝華創(chuàng)商務大廈18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