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jiān)理公司管理系統(tǒng) | 工程企業(yè)管理系統(tǒng) | OA系統(tǒng) | ERP系統(tǒng) | 造價咨詢管理系統(tǒng) | 工程設計管理系統(tǒng) | 甲方項目管理系統(tǒng) | 簽約案例 | 客戶案例 | 在線試用
X 關閉

傳統(tǒng)教學與信息技術相結合改變課堂上的教與學

申請免費試用、咨詢電話:400-8352-114

  傳統(tǒng)教學與信息技術相結合——

  老師教法變了,學生學法變了

  在平板電腦上閱讀教材、聽老師用幻燈片授課、打開網絡課堂自學知識……教育的信息化,正在課堂內外悄然發(fā)生。老師的教法變了,學生的學法變了,傳統(tǒng)教學和信息技術結合,碰撞出教育改革的火花。

  在教育規(guī)劃綱要中,教育信息化被納入國家信息化發(fā)展整體戰(zhàn)略,到2020年,國家將基本建成覆蓋城鄉(xiāng)各級各類學校的教育信息化體系。教育信息化意味著什么?它會掀起教育領域怎樣的革命?讓我們一起關注。

   “滿堂灌”變“動腦筋”,老師教法變了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第十一中學的一堂實驗物理課上,孩子們人手一臺電腦,或胸有成竹,或若有所思,或低頭翻閱書本,想好了,就拖動屏幕上的電源、導線、小燈泡、電阻、電流表等,并聯(lián)、串聯(lián),搭建起自己設計的電路。

  “我們對每一個實驗步驟印象都很深,再做實驗就不會手忙腳亂了。”學生曲韋寧說。自己琢磨有了心得,還可以到教室互動式的電子白板前,向全班同學演示自己的實驗思路。

  與很多人認為的“信息化就是用信息設備教學”不同,教育部數字化學習支撐技術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東北師范大學教授鐘紹春強調,“教育信息化是一種教學理念,是讓學生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教育信息化首先應是教學模式的轉變,其次才是方式方法的變革。”

  用了信息設備,不意味著教學理念就成功“轉型”。什么是“要我學”?以地理課“晝夜交替”為例,老師制作軟件,給學生演示地球是一個不透明、不發(fā)光的球體,通過自轉產生晝夜,還只是教學方法的變革,“滿堂灌”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并未改變;“我要學”則不一樣,老師讓學生“動腦筋”:請?zhí)骄?,為什么太陽會東升西落?這說明地球和太陽之間有什么樣的運動關系?學生有了軟件,就能自己“操縱”地球和太陽,實際地去擺一擺,讓地球自轉、公轉,自己再觀察地球上某一點陽光的變化,去獲取關于晝夜交替的認識。

   “‘要我學’是學生相對被動地接受知識,‘我要學’則是讓學生在問題的探索中,自己去總結、歸納知識。問題驅動學習的過程,學生更感興趣;知識是自己獲取的,學生也會獲得更強自信心和價值感。這樣學的知識不容易忘,忘了也能再推導出來。”鐘紹春說,“這是真正的教育,但傳統(tǒng)教學完成不了,需要信息技術的支撐,這才是教育信息化的真正意義。”

  教育信息化的應用有多個層面,可以被錯誤、低效地使用,可以僅停留在改變教學技術,也可以為教育帶來一場徹底的革命。如果學校盲目引入教育信息化技術,而未將教育思路理清,注定會走許多彎路。只有當教育信息化服務于激發(fā)學生求知欲、釋放學生求知能力,才算真正用好了教育信息化。

   “小課堂”變“大世界”,學生學法變了

  “我們喜歡用平板電腦上課!可以拍照、畫畫、彈鋼琴,還可以做幻燈片、做信息卡……可有意思了。”就讀于北京某小學四年級的男孩句昊告訴記者。

  這個10歲孩子的課桌上,沒有課本,甚至沒有一支筆、一塊橡皮,他和同學們一樣,每人桌上都整整齊齊擺著一個紅色封套的平板電腦,封套上貼著自己的姓名。

   “現在,請同學們打開平板電腦,登錄客戶端。”喊過“上課”后,這是老師對同學們說的第一句話。與此同時,黑板右側的白板投影上,顯示出班里每個孩子的賬戶頭像。孩子們熟練地操作著平板電腦,開機、登錄、找到課文。熟稔的動作,平靜的表情,仿佛平常班級的孩子們拿起鉛筆、翻開課本一般自然。

   悄然間,孩子們的學習方式發(fā)生了變化。以前是老師教什么、自己學什么;老師怎么教,自己就怎么學?,F在有了教育信息化技術,眼前仿佛豁然洞開一扇大門,有了一個廣闊的世界。

  第五屆湖北省農村小學生英語口語決賽中,一位叫陳雅靜的女孩吸引了人們的目光。她口語純熟,不論是自我介紹、圖說詞語還是講故事,都有一口標準流利的發(fā)音。而她地處湖北省遠安縣偏遠農村的學校,并不具備相應的英語授課能力。怎么回事?原來,湖北省建成了“天地一體”湖北教育網臺,向英語師資薄弱的農村小學,輸送英語“空中課堂”,陳雅靜的英語就是從“熒屏”上學到的。

發(fā)布:2007-03-30 11:42    編輯:泛普軟件 · xiaona    [打印此頁]    [關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