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jiān)理公司管理系統(tǒng) | 工程企業(yè)管理系統(tǒng) | OA系統(tǒng) | ERP系統(tǒng) | 造價咨詢管理系統(tǒng) | 工程設計管理系統(tǒng) | 甲方項目管理系統(tǒng) | 簽約案例 | 客戶案例 | 在線試用
X 關閉

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

申請免費試用、咨詢電話:400-8352-114

有朋友送給旸旸一個和她差不多高的大布娃娃,身著粉紅色長連衣裙,非常漂亮,她特別喜歡。每次來我這里都要緊緊地抱在懷里,愛撫著,口里還念念有詞,像媽媽那樣不停地小聲跟娃娃說悄悄話。    那天,她突然對我說:“爺爺,我們要結婚?!蔽乙豢?,她懷里正抱著那個娃娃,我笑著問道:“旸旸,你跟誰結婚呀?”她說:“我跟這個小姐姐結婚?!蔽艺f:“好哇!結婚好!”    這時候,恰好奶奶走過來,旸旸說:“奶奶也要結婚?!蹦棠堂鎺⑿Φ貑枺骸澳棠谈l結婚呀?”“您跟張博威結婚?!蹦棠踢B連說:“好,好,好哇!”    張博威是誰呢?是我們的外孫子。我和奶奶情不自禁地大聲笑了起來:這是典型的“亂點鴛鴦譜”!    旸旸在家里,主要活動就是游戲。家里給她預備了一些小女孩喜歡的娃娃,房間也比較大,給她提供了比較充足的玩具和足夠的游戲空間。她每次來之前,我們都先行“堅壁清野”,把有危險的或不許她玩的東西都收起來放置在她夠不著的地方。她想玩什么游戲,由她做主,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我們的原則是:只要沒有危險,就不限制、不干預,只有在需要的時候,我們才出現(xiàn)。    旸旸從2歲開始,就經(jīng)常玩一些“想像游戲”。所謂“想像游戲”,是孩子在假想的情境里,按照自己的意愿扮演各種角色,體驗各種角色的思想情感的游戲。    比如,像媽媽那樣給芭比娃娃脫衣服穿衣服,拿著小湯匙喂飯。比如在大沙發(fā)上玩那幾個靠墊,一會兒把靠墊排成隊,她像班長那樣喊“一二一”的口令,叫它們“齊步走”;一會兒把靠墊擺成一張嬰兒床的樣子,她則躺在上面,身邊還躺著一個小娃娃,她像媽媽那樣哄孩子睡覺;一會兒又把靠墊并排靠在沙發(fā)靠背上,她則端坐在正中間,指著她左右的靠墊說:“這些都是我的孩子?!比缓笞屇棠探o她拍“全家?!薄?/font>    上述這些游戲,屬于“單獨的想像性游戲”,隨著年齡的增長,到3歲多,游戲便進一步復雜起來,開始玩“合作性的想像性游戲”。比如她玩小貼畫,先是到處亂貼,我的書桌上,椅子上,我和奶奶的身上、臉上都貼;后來就玩買賣貼畫的游戲。她說:“爺爺,咱們買貼畫吧!”她讓我撕一小塊紙片當錢遞給她,教我說:“買一毛錢的貼畫。”于是,我照辦,孫女就遞給我一張貼畫。我把她的貼畫買完了,就該我賣貼畫,她來買了。玩得可開心了。    小孩子的想像力比成人更要豐富。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在看電視、看畫報和聽講故事中,都會獲得大量的感性形象,再通過自己加工改造,會重新形成新的形象。這種想像性游戲,具有很大的主觀隨意性,常常以怪誕、夸張和取鬧的形式出現(xiàn),這很正常,家長不要限制、制止,更不必指責或糾正。有誰能給3歲的孩子講清楚什么叫“結婚”?誰和誰結婚才合情合理?應當任孩子隨意想像。    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為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睂π『⒆觼碚f,發(fā)展想像力要先于灌輸知識。1968年,美國內華達州一位叫伊迪絲的3歲小女孩,從幼兒園回到家里告訴媽媽說,她已經(jīng)認識禮品盒“OPEN”的第一個字母“O”。她的媽媽很吃驚,問她是怎么認識的。伊迪絲告訴媽媽說是她的幼兒園老師薇拉小姐教的。這位媽媽一紙訴狀把薇拉小姐所在的幼兒園告上了法庭,理由是該幼兒園剝奪了伊迪絲的想像力。因為她的女兒在認識“0”之前,能把“0”說成太陽、足球、鳥蛋之類的圓形的東西;然而,自從幼兒園教她識讀26個字母,伊迪絲便失去了這種能力。她要求該幼兒園對這種后果負責,賠償伊迪絲精神損失費1000萬美元。最后的結果出人意料:伊迪絲的母親勝訴了。西方國家竟然如此重視發(fā)展孩子的想像力,很值得中國家長深思。
發(fā)布:2007-03-30 14:12    編輯:泛普軟件 · xiaona    [打印此頁]    [關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