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jiān)理公司管理系統 | 工程企業(yè)管理系統 | OA系統 | ERP系統 | 造價咨詢管理系統 | 工程設計管理系統 | 簽約案例 | 購買價格 | 在線試用 | 手機APP | 產品資料
X 關閉
商業(yè)地產管理系統

當前位置:工程項目OA系統 > 房地產OA系統 > 相關系統 > 商業(yè)地產管理系統

深圳史上最大的二手房詐騙案

申請免費試用、咨詢電話:400-8352-114

       2012年8月初,深證市公安局公布了一起令人震驚的二手房詐騙案,這起堪稱“深圳史上數額最大的二手房詐騙案”肇事者為一位開奔馳、名下數十套房產的大款級人物。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這位大款先后詐騙了至少30套二手房,涉案金額高達5000萬元。該案目前已確認涉入其中的中介公司多達七家,其中不乏知名大型公司。是什么導致大款奔馳男詐騙二手房屢屢得手?廣大市民如何在購買二手房的過程中避免被騙?《投資快報》記者采訪了深圳律師協會二手房交易詐騙案研討會主講嘉賓、專業(yè)房產律師張茂榮,深入解讀二手房交易注意事項。

  “大款”炮制深圳最大二手房詐騙案

  據媒體報道,2012年5月,因為自己的公司急需資金,深圳市民鄧先生和妻子在外租了套房,把一套自有房通過×聯地產簽約賣給一個叫劉某的人,拿到了5萬元定金。6月中旬,鄧先生收到了對方推遲了一個星期給的首期款55萬元。7月13日,鄧先生又收到×聯地產業(yè)務員的電話,稱買家劉某初被警方抓了。通過中介公司內網查到,鄧先生的房屋已經被劉某以180萬元的價格抵押給了別人。

  "首期沒有按時給,當時已經覺得不對勁,不想賣給他了。"鄧先生悔不當初,市值近三百萬的房屋,只拿到了60萬元就和自己沒什么關系了。鄧先生立即前往南山派出所報警。向警察訴說了自己的遭遇后,鄧先生才發(fā)現并不是唯一的受害者--和他一樣一樣被劉某詐騙的房產竟多達30套。這還不包括一些受害人并不知情的情況。

  據警方透露,這30套涉嫌被詐騙的二手房遍布深圳市寶安、南山、福田三區(qū),其中以寶安和南山最多。自2012年7月11日立案以來,共有20多名受害人向廣東省公安廳、深圳市公安局、深圳市規(guī)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尋求加快對案子的偵破進程,以及對×聯等數家地產中介追責。

  受害業(yè)主們的遭遇大同小異,他們之所以陷此泥潭,是因為太信任地產中介和擔保公司。如前文提到的鄧先生,就毫無防備之心的和自稱來自擔保公司的人員辦理了委托公證,將包括贖樓、復印房產證抵押合同貸款等資料、辦理房產抵押以及到房產交易中心辦理房產過戶等17個事項的處理權限都委托給對方辦理。事后證明,正是這么大的委托權限,讓鄧先生的房子悄無聲息就消失了。

  詐騙二手房屢屢得手原因分析

  數額如此巨大的二手房詐騙案,騙子的詐騙手法卻并不見得有多高明。對此,關注此案的張茂榮律師表示,業(yè)主、中介、管理者各方原因疊加起來,才使得騙子屢屢得手。

  首先,業(yè)主對二手房交易流程無知、風險防范意識缺失是導致被騙的根本原因。大多數買房者不知道取得按揭承諾函是過戶的前置程序,因此過早將房屋過戶給買房,造成房屋產生糾紛時的被動局面。

  其次,房地產中介方面,置業(yè)顧問成單心切,疏于提示是業(yè)主被騙的另一個原因。作為中介方,促成房屋交易固然重要,但是對買賣雙方進行審核也是其職責之一。

  最后,在管理方面,由于二手房交易涉及主體十分龐雜--涉及賣方、買方、租客、中介、評估公司、擔保公司、賣方贖樓銀行、買方按揭銀行、公證處、規(guī)劃國土委、稅務局等十個以上主體,法律關系也非常復雜復雜--涉及二十余種法律關系,交易流程長,各階段相互獨立,僅依靠中介方串聯,行業(yè)管理部門沒有制定必要的交易程序指引供各方參照執(zhí)行,交易程序多依靠慣例,處于無章可循狀態(tài)。

  深圳二手房交易流程存在的法律漏洞

  二手房交易涉及的法律關系多達20多種,還包含數量更多的地方性規(guī)定,即便如此,由于涉及的主體、交易流程太過復雜,讓然有許多法律漏洞。作為一位經驗豐富的房產律師,張茂榮律師總結了以下五條教訓:

  第一,中介方或擔保公司指定業(yè)主公證受托人時沒有書面指定函給業(yè)主,導致業(yè)主出具公證書后不知受托人身份,不知公證書去向,給日后維權造成障礙;第二,公證處公證時沒有受托人審查程序,只需提供身份證復印件即可,沒有業(yè)主風險提示程序;第三,銀行審批貸款方面沒有預審核制度,貸款承諾函不統一,設定生效條件過于隨意,容易導致糾紛;首期款監(jiān)管協議版本不統一,有的銀行設有監(jiān)管期限,有的銀行沒有監(jiān)管期限,監(jiān)管期間不計息有悖公平;第四,產權登記部門沒有直接過戶的轉按揭制度,導致交易程序復雜,風險增大;第五,法院和仲裁自由裁量權無止境,沒有統一的裁量標準,同案不同判現象嚴重。

  以下是相應的真實案例:

  案例一:2010年7月福田法院案例:賣方守約,已收買方定金70萬,選擇了484.828萬違約金訴訟,僅判決10萬,還需返還毀約方(買方)60萬元定金,并承擔高額訴訟費,還不如直接要求沒收定金。

  案例二:2010年11月南山法院案例:買方守約,已付定金30萬,選擇要求賣方支付75萬違約金,僅判決18.75萬,還不如要求雙倍返還定金合計60萬。

  案例三:2011龍崗法院:判決違約方支付成交價20%的違約金、1.35萬元擔保費、500元評估費、55.6元快遞費,二審維持一審判決。

  第三方在二手房交易過程中應當肩負起的職責

  二手房買賣過程中,買賣雙方固然應該加強法律意識,避免糾紛產生,作為第三股力量的中介公司、擔保公司、公證處、政府也應該扮演好相印的角色,肩負起應有的職責。

  張茂榮律師表示,中介方是唯一全程參與交易的第三方,在努力促成交易賺取傭金的同時應樹立客戶意識,嚴格規(guī)范交易,及時提醒客戶交易風險,進一步完善合同版本,盡量使用示范文本,按揭不足出具承諾三日補齊方面存在缺陷,定金條款設計不周全等。

  至于擔保公司,則應規(guī)范擔保委托程序,建立客戶面談制度,完善指定受托人手續(xù),防止他人冒充。而作為公證機關的公證處,應該嚴格屬地公證原則,履行必要提醒職責,告知委托人全權委托的法律后果,對受托人身份予以必要的審核。最后,政府應該規(guī)范二手房市場交易流程,及時制定相關規(guī)范,指引各方交易,降低風險。

  如何規(guī)范二手房交易,杜絕類似事件的再次發(fā)生?張茂榮律師建議由深圳市房協出臺二手房交易規(guī)程指引由中介公司主導參照執(zhí)行,并建議立法律師介入二手房交易,監(jiān)督合同的履行。

  如何在二手房交易過程中保障自身合法權益

  并不具備專業(yè)法律知識的普通市民,如何在二手房交易過程中保障自身合法權益?張茂榮律師從以下三個方面作出了建議。

  首先,業(yè)主方面,應該慎重委托,授權在可控范圍之內,及時跟進交易,了解交易進展,慎簽《主體變更確認書》,防止ABC單的產生。(在"ABC單"合同里,賣方和買方之間還存在一個"中間人",俗稱"二房東",他在原始房價的基礎上進行加價,再賣給買方,實現轉手獲利。)

  其次,買方方面,簽約前充分了解以"雙限令"為核心的相關樓市政策,確保自己完全符合購房及貸款條件;此外,貸款政策多變,首付比例及利率隨時可能發(fā)生變化,簽約時應充分衡量自己的支付及承受能力,并在合同中事先約定按揭不成或按揭不足的處分辦法(解除或一次性付款或追加首期款;寧可多支付贖樓短期利息,也不要選擇一筆款方式贖樓,以免業(yè)主違約導致買不成房還要先供樓或貸款出現障礙對業(yè)主構成違約;陰陽合同歷來是審判難點,又是業(yè)主毀約的慣用借口,建議不要承諾承擔個人所得稅、營業(yè)稅(可以不做約定或約定承擔稅費的上限);相對于紅本現房而言,購買期房、綠本房、按揭房流程更長,更容易發(fā)生糾紛,建議優(yōu)先選擇現房,不建議購買小產權房、二手房軍產房等禁止上市交易房屋。

  最后,從買賣雙方來說,所有簽字文件均留存一份備查,避免簽字后不知道自己簽了什么,同時也是為一旦發(fā)生糾紛后保留證據,避免在空白合同上簽字;目前深圳法官自由裁量權太大,同案不同判現象越演愈烈,選擇違約金風險無法估量,建議在確保自身不會違約的前提下"首期款轉定金"增加支付定金數額至成交價的20%,以提高違約成本,確保對方毀約后得到賠償;熟知訴訟和仲裁的不同之處,確保糾紛及時公正解決。

  房產律師給二手房交易者的三個提醒:

  最后,張茂榮律師從以下三個方面提醒二手房交易者:

  第一,以假離婚、假社保、假納稅、假人之名、裁決過戶等任何規(guī)避限購令、限貸令、限外令等樓市政策的做法都存在風險,建議不要報以僥幸心理。

  第二,售房時遇買方要求簽訂《買方主體變更確認書》時務必小心,一般情況下剛需自住不會要求業(yè)主簽訂,要求簽訂的多是投資客或不符合購房條件的購房者,屬糾紛易發(fā)群體;

  最后,做全權委托公證書時務必充分了解受托人身份,授權事項務必在可控范圍之內,并及時跟進交易,在發(fā)現受托人濫用委托權,自身權益可能受損的情況下及時撤銷委托,與對方協商親自履行合同義務,切勿公證了事不聞不問,不建議賦予受托人轉委托權。

 

發(fā)布:2007-07-06 10:24    編輯:泛普軟件 · xiaona    [打印此頁]    [關閉]
相關文章:
相關系統
聯系方式

成都公司:成都市成華區(qū)建設南路160號1層9號

重慶公司:重慶市江北區(qū)紅旗河溝華創(chuàng)商務大廈18樓

咨詢:400-8352-114

加微信,免費獲取試用系統

QQ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