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jiān)理公司管理系統(tǒng) | 工程企業(yè)管理系統(tǒng) | OA系統(tǒng) | ERP系統(tǒng) | 造價咨詢管理系統(tǒng) | 工程設計管理系統(tǒng) | 甲方項目管理系統(tǒng) | 簽約案例 | 客戶案例 | 在線試用
X 關閉

14 為了員工幸福,Google 啟動百年計劃

申請免費試用、咨詢電話:400-8352-114

 Google 最近啟動一項計劃,想以量化數據的方式,了解管理人員的管理決策如何影響員工工作效率。這個計劃,由 Google 的人力運營高級副總裁 Laszlo Bock 啟動,也由他負責。

在哈佛商學院網站上,Bock 發(fā)表一篇文章,闡述了自己的想法。他說,弗萊明漢心臟研究所在上世紀 40 年代時開始跟蹤調查數以千計的男性和女性,科學家與醫(yī)生根據長期積累下來的資料,分辨心臟病疾病的病因。目前已經有 1200 篇論文圍繞研究所的數據,闡述心臟病的病因。

他也希望別的領域能夠引入弗萊明漢心臟研究所的研究方法,在跨度極長的時間里持續(xù)以數據來“量化”管理決策對員工工作效率的影響。“在人力運營領域呆了超過十年,我相信我的工作經驗能夠——必須——變得更好。我們都擁有自己的觀點和案例,但這些圍繞如何打造卓越的工作環(huán)境、耕耘高執(zhí)行力的團隊、最大化工作效率以及提高幸福感的寶貴經驗,很少經過科學的驗證。”

回頭看一下那些管理大師的理論,六西格瑪什么的,你都會發(fā)現它們是一種定性研究,而非一種定量研究。定性研究的局限在于,它的前提可以很美好,但最終實踐下去后,所產生真正的影響是否跟理論預期一致?非常不確定。2012 年,管理學大師邁克爾·波特創(chuàng)辦的咨詢公司摩立特集團宣告破產,引發(fā)了管理學界的熱議,其中一個觀點是商業(yè)理論的“形而上學”不可持續(xù)。

那么,Google 如何為管理科學的發(fā)展做貢獻?

兩年前,Google 內部設立人力創(chuàng)新實驗室(People Innovation Lab),在 Brian Welle 和 Jennifer Kurkoski 主持下,啟動了名為“gDNA”的項目。具體運作方式是這樣的:他們將隨機抽出 4000 名 Google 員工,每年完成兩期深度的調查。調查包括了經過嚴格驗證的問題,定量分析的回答,內容包括個性、角色的演變、對文化的態(tài)度、工作的項目、同時以及 Google 人如何適應網絡上的人際關系等等。

他說,科技讓我們隨時上線、隨時聯系,結果大部分人的工作和生活無法做到完全分開。那么這一點,在數據上如何體現呢?在人力創(chuàng)新實驗室第一輪調查當中,31% 的人能夠打破這種無形的重壓。Bock把這部分人稱為“分割者”(Segmentor)。對于他們來說,工作壓力與其余的生活存在著心理的分割線,他們不會管任務期限還是堆積如山的郵件,每晚到點就上床睡覺。

與“分割者”相對的是“結合者”(Integrator),他們工作從沒打斷過。他們不光整個晚上都在檢查郵件,而且還會不斷刷新頁面,看是否有新的工作任務出現。這部分人,占總體調查成員的 69%。他們當中,超過一半,希望過上“分割者”那樣的生活。

這個調查帶給 Bock 的啟示是,大部分員工渴望一個“斷網”的環(huán)境,不受外界的打擾,好得到真正的休息。而體現在實踐當中,Google 在都柏林的辦公室,則開展名為“都柏林變黑”(Dublin Goes Dark)的計劃,要求員工在回家前把他們桌面上的設備全都關掉,結果這些人的反饋很好,他們度過了滿足、無壓力的晚上。

關于 gDNA 的未來,Bock 毫不掩飾他的野心,“我希望這個項目能夠持續(xù)一百年。”他希望通過長期調查的方式,得到具體的數據,支持管理學的研究。他還提到,這些數據最終將開放出去,希望對其他人也有所幫助。

發(fā)布:2007-03-12 14:39    編輯:泛普軟件 · xiaona    [打印此頁]    [關閉]
相關文章:

泛普人力資源管理軟件其他應用

工資軟件 人力資源管理軟件 人力資源管理系統(tǒng) 人力資源管理信息系統(tǒng) 人事檔案管理系統(tǒng) 人事管理系統(tǒng) 人事軟件 工資管理系統(tǒng) 工資管理軟件 員工工資管理系統(tǒng) 制作工資表軟件 工資核算軟件 人員管理軟件 績效管理系統(tǒng) 招聘管理系統(tǒng) 檔案管理軟件 考勤管理軟件 考勤管理系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