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jiān)理公司管理系統(tǒng) | 工程企業(yè)管理系統(tǒng) | OA系統(tǒng) | ERP系統(tǒng) | 造價咨詢管理系統(tǒng) | 工程設計管理系統(tǒng) | 甲方項目管理系統(tǒng) | 簽約案例 | 客戶案例 | 在線試用
X 關閉

獲獎論文(三等獎):開展多元化園本培訓,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

申請免費試用、咨詢電話:400-8352-114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對幼兒園教師教育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落實《綱要》,需要加大教師培訓的力度,促進教師在觀念層面和落實層面上的進一步提高。而要提高教師的素質,我認為,改革傳統(tǒng)落后的培訓方式,開展多園化的園本培訓,是值得我們研究的課題。       從當前教師的培訓狀況來看,我覺得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觀念陳舊、內容整齊劃一,不能滿足各層次幼兒教師的需要。目前幼兒園教師的培訓工作主要由教育部門承擔,有的教育部門由于人力、財力的限制,往往集中時間、統(tǒng)一要求,不能根據(jù)各層次幼兒園教師的需要安排培訓內容,形成了有人吃不飽、有人跟不上,培訓缺乏針對性,忽視了個性、特色的培養(yǎng)。培訓內容通常只注重教師的彈、唱、跳、畫等技能技巧的訓練,而復忽視教師觀察與評估幼兒、創(chuàng)設與利用環(huán)境、設計與組織各種活動、開展教科研工作等教育能力的培養(yǎng)。       二是培訓方法、手段落后單一,不能適宜信息時代和素質教育的要求。培訓方法大多以傳統(tǒng)的講授為主,培訓著把受訓者當成一個接受知識的容器,填鴨式地滿堂灌,使受訓者始終處于被動的地位,不能主動參與、交流研討,更談不上應用現(xiàn)代化技術、手段了,因此培訓質量不高,效率低下。       三是培訓目的性不強,流于形式。大部分幼兒園雖然都制訂了師資培訓計劃,并規(guī)定了培訓時間,但常常是用來讀上級文件、報刊雜志文章,或是傳達上級領導講話,有的甚至用來講各種工作的安排。沒有針對本園教育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加以研討,解決實際問題。       針對師資培訓存在的問題,我認為:立足本園,開展多園化的園本培訓,是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全面提高教師素質的有效手段。園本培訓是在教育專家的指導下進行的,以教師任職的單位為基本培訓單位,以提高教師專業(yè)素質為主要目標,通過教育教學實踐和教育科研活動等多種形式對全體教師實行全員性繼續(xù)教育的培訓。其特點主要表現(xiàn)在:一是關注幼兒園的實際需要,以幼兒園為培訓基地,按需培訓。在培訓前,幼兒園一般會對全體教師的專業(yè)素質和發(fā)展需要進行分析,或征詢教師對培訓方式的意見,做到有的放矢,因而園本培訓更具有針對性。二是重視在教育實踐中培訓教師,強調崗位練兵。三是強調教師在培訓中的主體地位,重視教師內部成長動機的激發(fā),園本培訓是一個教師共同參與、相互支持與合作的過程。       怎樣開展園本培訓呢?下面據(jù)我園的實踐談幾點做法:       1.全員培訓       參與培訓是每個教師的權利和義務。一方面,我園要求教師進行學歷提高,規(guī)定凡是中專生必須參加大專學習和本科的學習。我園為參加各層次學歷進修的教師提供時間、待遇方面的優(yōu)惠條件。另一方面,積極為每一位教師創(chuàng)造各種短期培訓機會,如每年派骨干教師參加幼教的研討班、培訓班等,開闊教師的視野,了解幼教發(fā)展的新理論、新觀念,從而促進教師知識的更新和教研能力的提高。       在我園,保育員與教師享有同等的學習權利。在日常培訓工作中,我們注重聯(lián)系保育工作的實際,如“怎樣讓幼兒愉快地進餐”、“如何引導小班幼兒主動穿衣服”等進行研討,使保育員的關注點從做清潔衛(wèi)生等事務性工作,轉移為關注幼兒的發(fā)展,真正實現(xiàn)保教一體化。       2.教學互動、參與研討       我們著力改變培訓教師“一言堂“、教師只帶耳朵和筆記本被動聽和記的狀況,充分創(chuàng)造機會讓教師主動參與、形成教學互動,教師既當學員,又當教師。       研討是調動教師主動參與培訓的重要形式,它能為每一個人提供充分的表達思想、觀點的機會,讓思想和干觀點在不斷交流的過程中得到提升。我們采取的研討方式有:       (1)分課組研討。即根據(jù)我園開展的“科學教學與幼兒素質的培養(yǎng)”、“音樂教學節(jié)奏感的嘗試”、“主題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等課題進行分組研討,各課題組成員共同討論課題實驗中出現(xiàn)的問題,一起尋求解決的方法。       (2)分年級組研討。即以年級組為單位,對本年級的共同問題,如教育目標的的制定、主題活動的選擇、教育資源的利用等展開討論。       (3)教師共同關注問題的研討。即教研組選擇本階段老師們普遍感到困惑的問題作為培訓研究的起點和切入點。例如,大家在讀了《本領恐慌》以后,對學習學習再學習進行了反思,于是教研組圍繞這個問題進行了討論。       3.專家指導下的教育科學的研究       我園主動與高校聯(lián)系,在專家的指導下開展課題研究。如在云南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傅淳教授的指導下開展了《企業(yè)幼兒園深化保教結合的實驗研究》《如何創(chuàng)設學習型、研究型的教師群體》《利用戶外活動的材料,提高戶外活動的質量》等分別獲企業(yè)優(yōu)秀論文和官渡區(qū)教委優(yōu)秀論文評比一、二等獎。每一個課題都由教師自主選擇參與,讓每一位教師都能在研究中得到發(fā)展,教師在參與教育教研的過程中,促進了教育觀念的轉變,提到了理論水平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使了教師向研究型教師的轉變。       4.應用電腦、錄象等現(xiàn)代教育技術       即利用錄象攝取受訓者的教學實況,隨后播發(fā),使受訓者直接地、具體地觀察,并從不同的視覺進行分析評價,以達到最佳的培訓效果。       (1)選擇合適的培訓內容。結合本園開展美術教育研究課題,我們重點選擇了美術活動這一課程,具體的培訓內容由教師自行選擇,自行設計活動計劃。       (2)活動記錄。讓教師輪流執(zhí)教,活動過程做全程錄象記錄。       (3)反饋評價。放錄象,組織執(zhí)教者與其他教師一起觀看后進行分析評價。評價時,先讓執(zhí)教者自評,然后再根據(jù)反饋評價,修改教案,在次基礎上,重新組織教學、拍攝及錄象。       此外,我園還充分利用電腦等多媒體工具對教師進行培訓,幫助教師掌握現(xiàn)代教育技術,提高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5.案例教學       案例教學是指以案例為教材,在培訓者指導下,運用多種方式啟發(fā)受訓者獨立思考,對案例提供的客觀事實和問題進行分析研究,提出見解,作出判斷和決策,從而提高受訓者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一種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培訓方式。由于它不同于傳統(tǒng)的講解式教學,主要是運用案例去激發(fā)教師思考和探討,用而能充分調動教師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這種培訓教師的方式正越來越引起大家的關注。如我園在研討“如何評價兒童畫”這個問題時,不是把專家的結論灌輸給教師,而是以幾幅孩子的作品為案例,讓教師進行觀察、分析、評價,并各自發(fā)表其見解。經(jīng)過討論,老師們加深了對這一問題的理解。       實踐證明,多元化的“園本培訓”是培訓在職教師、全面提高教師素質的一個有效途徑。但是我們也應認識到,在貫徹《綱要》的過程中,“園本培訓“的方式還需不斷豐富充實、發(fā)展變化,才能適應時代的發(fā)展、教育的變革,才更有利用促進教師專業(yè)素質的成長和全面素質的提高。                       
發(fā)布:2007-03-25 09:54    編輯:泛普軟件 · xiaona    [打印此頁]    [關閉]
相關文章:
天津OA系統(tǒng)
聯(lián)系方式

成都公司:成都市成華區(qū)建設南路160號1層9號

重慶公司:重慶市江北區(qū)紅旗河溝華創(chuàng)商務大廈18樓

咨詢:400-8352-114

加微信,免費獲取試用系統(tǒng)

QQ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