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工程項目OA系統(tǒng) > 領域應用 > 生產制造行業(yè) > 生產管理系統(tǒng)
服裝廠后整車間生產程序
二、憑生產任務單到庫房領取釘、扣等其他包裝用的輔料,核對領用的物料與物料卡是否一致,數量是否夠訂單生產,不夠訂單生產應及時反饋意見到廠部,確認無誤后簽字領取。
三、收洗水貨除了本部門核對一遍洗水顏色外,必須第一時間通知QC來確認洗水效果、工藝、手感、顏色,并簽署書面意見;洗水不OK的,立即通知部門主管通知洗水廠要求返工處理。
四、后整工序首件的確認:制作一件標準的首件(包括打釘、大燙、印花、車嘜頭、打好吊牌、包裝等供QC確認,合格簽署意見后并交跟單部進行書面的確認,才允許批量生產大貨。
五、打釘:打釘前組長應仔細地核對工藝單和樣衣,除了制作首件審批外,并檢查使用的釘扣正確,并親自操作給員工看,講解操作中的要領與注意事項,并要求員工打一件出來供自己確認后才批量生產。
六、大燙:根據客戶制單的要求進行大燙或燙珠花,由大燙組長對燙工集中進行講解、操作示范,并確認整燙后的產品收貨標準。
七、車嘜頭和剪線:
1、嘜頭可以在大燙前或大燙后進行,首先必須了解該款車嘜頭的位置以及類別,核對生產嘜頭與樣褲、樣卡是否一樣,車出來的第一件先交主管審核后再批量生產。
2、剪線:剪線先剪褲里再剪褲外,褲袋的要翻出來清理干凈,并將起毛的袋布用膠紙粘干凈或用砂紙打干凈。
八、總檢:總檢必須先看樣板,了解總查項目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并貫徹QC或部門主管的產前講解意見,召集總查人員集體進行產前講解,講明注意的事項以及尺寸允許的公差范圍,收貨的標準等。
九、分色分碼:總檢出來的成品先根據批洗水的顏色要求,進行大類分色,再進行小類分色,分色完畢后再進行成衣分碼。
十、包裝:
1、打吊牌、腰卡、腰帶、貼紙在打上成品之前先進行物料卡的核對,完全一致后可以開始生產。
2、膠袋、紙箱的復核:訂購回來的紙箱膠袋必須先通知QC部核對過箱嘜資料和膠袋印刷資料后,才能用于包裝。
3、包裝的第一包產品先叫QC或部門主管審核后進行裝袋裝箱,看裝箱是否飽滿、尺碼比例是否正確、配箱比例有無失誤等,簽字確認后才能批量包裝生產。
十一、開箱檢查:每款訂單產品包裝好85%后,后整部門可以向QC部門申請驗貨,QC部門認為可以驗貨的,則要派兩名QC到后整車間進行隨機抽箱,比例要求在5—8%之間,齊色齊碼都要抽檢到,標準必須符合AQL的2.5的標準。檢驗合格的,QC部門簽署驗貨報告,同意出貨;檢驗不合格的,QC部門簽不合格的驗貨報告,不許出貨;不許出貨的驗報告必須寫明不許出貨的具體原因、要求返工的項目,并交部門負責人或生產部負責人簽字認可。驗貨報告必須一式四份,一份交后整車間,一份QC部留底,余下的兩份計劃部一份,副總辦一份; rn本篇文章來源于PMC資源網公益網站生管物控網
- 1塑業(yè)公司生產日常管理
- 2浪費(Muda)
- 3生產管理系統(tǒng)解決企業(yè)哪些問題?
- 4工業(yè)安全管理操作規(guī)則范例
- 5制定妥當的生產計劃需要提高庫存精準度
- 6生產現場組織的基本形態(tài)和重點
- 7SFC(車間作業(yè)管理)
- 8生產現場的使命
- 9生產技術管理的關鍵(工藝管理)
- 10現場管理知識
- 11工廠生產獎懲制度
- 12能力利用率計算公式
- 13生產計劃管理程序
- 14綜合生產計劃技術及例子分析
- 15日本工廠的日常管理
- 16尾數、不良數、退補料數、報廢數之管理
- 17線型計劃法
- 18生產作業(yè)研究的內容
- 19產品出入庫管理辦法
- 20生產管理系統(tǒng)后各方面的價值體現
- 21生產計劃控制程序
- 22怎樣進行生產組織?
- 23生產組長崗位職責
- 24生產跟單員崗位職責
- 25企業(yè)生產管理系統(tǒng)怎么選擇?
- 26工作現場常見問題分析與解決方法
- 27生產部門工具管理辦法
- 28車間安全生產管理制度
- 29JIT(準時化)生產方式
- 30掌握進度的方法
成都公司:成都市成華區(qū)建設南路160號1層9號
重慶公司:重慶市江北區(qū)紅旗河溝華創(chuàng)商務大廈18樓